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作 者:赵淑燕 (福建省南安市霞美镇南昌小学,福建 南安 362302)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成了教学重点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更需要认识到独立思考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改善,从根本上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前言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大多数采用的都是讲授法,即将课本知识通过口头传授讲解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发展,对后续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新时代教学改进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工具,转换课堂教学方法,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起来,让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本文就其具体措施展开讨论。
一、灌输数学思想,创设民主课堂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身份差异性,导致教师在课堂当中与学生的关系处于一个较为陌生,学生害怕老师的情况,使得师生关系不太良好,阻碍了正常教学环节的进行,学生也无法真正地发挥个人的学习潜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时代的教学下已经不太实用。相反,教育者需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引导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老师首先应该将自己的地位适当降低,和学生们以朋友的身份相处,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化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勇于发言,树立学习自习,这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到实际课堂中,老师可以在讲授一节内容时,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和认识。比如,在学习《统计》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先给学生们提出一个思考问题,结合课本当中的话题“最喜欢的水果”来进行。“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最喜欢哪种水果呢?”“苹果、香蕉、橘子”“好的,老师想知道有多少人喜欢吃苹果?可以举下手吗?”这样,老师就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较为民主化的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也能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加速对统计知识点的理解,对接下来的内容学习也会掌握的更加牢固。因此,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化的课堂,将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启发性设计问题,强化思考意识
思考意识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要想将课堂效率提升,就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随着现在教育改革的要求,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教师在具体的课堂环节当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例如,在课堂开始之前,给学生设计思考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思考问题来进行课本的自主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将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提供基础,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强化独立思考的认识,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学习“周长”这个概念时,老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什么是周长”,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关于周长的内容学习。首先,老师可以准备一个正方形,给同学们进行进行展示,并且提问学生,“如果老师现在要求你们计算这个正方形的每一条边的总和,同学们会怎么计算呢?”“将每一条边的长度进行测量,然后加起来。”“嗯,好,同学们接下来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进行预习,一会儿再给老师答案。”在经历了自主学习以后,学生们会充分地认识到“周长”的概念,也会利用周长的计算公式和技巧对正方形的周长进行计算,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和准确率,实现了课堂学习目标。
三、提倡自主探究,锻炼思维能力
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处在好奇心较强,动手操作能力也强的阶段,为了更好的顺应学生的发展特点,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工具,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课堂当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先来动手制作圆柱和圆锥体,在学生完成了基础的制作以后,再根据教师的指导来进行实际测量,通过公式和方法对结果作出正确的计算,根据测量和自主学习的结果,对本节的所有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老师这时候可以选择一位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更好的加深学生的印象,给学生巩固知识。
四、结合生活实际,拓宽思考空间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来源于数学知识,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需要根据当下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有很多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容易对知识的抽象性感到无助,学习的过程也不顺利,为了有效解决这种现象,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设置问题,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更好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线与角》这个知识时,老师就可以根据教室里的实际物体展开教学,比如,桌子的长与宽形成的直角、三角尺中的角等展开教学,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所要学习的概念,同时让学生进行自主举例子,将日常生活中关于这一学习内容的作出思考,进行积极的回答,加强对知道的理解和拓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结语
总之,在当下的教学改革背景要求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极其重要,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效果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育者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作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给学生创设更民主自由的学习空间,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起来,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新一代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冯利勇.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数码设计(下),2019,(1):93.
[2]常胜.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速读(下旬),2019,(1):180.
[3]方从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散文百家(下),2018,(12):179.
[4]刘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8,(2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