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依托易班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微——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

依托易班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微——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

作 者:邓 华 (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注:本成果系绵阳市思政专项"基于易班探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结果。项目编号:MYSY2016YB07。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现代人们的生活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网络虚拟空间的作用愈发明显。如何通过网络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要重视的核心问题。本文从易班出发,深入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及其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来积极探索如何就易班来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使易班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关键词:易班;高校思政课;创新方法
习近平同志强调过:“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相融合,增强吸引力和时代感。”[1]在此背景下,笔者从创新教学方法出发,以新的视角多方位、系统性的分析高校思政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而结合易班为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一、易班简介
“易班-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E-Class)由上海市教委、市教委党委同市教育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在全市高校推进的重点项目,学校师生是主要使用对象。[2]“易班”为易班网的简称。易班以其完善的顶层设计、贴近大学生需求的功能开发、丰富的资讯、社交、学习等互联网资源,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管理、方式和内容创新创造了条件,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了解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现状,笔者在绵阳师范学院采用了走访、座谈、线上线下发布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后,从学校教学理念、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出发,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出具体分析。
(一) 学校教学理念滞后
教学理念对指导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态度和观念,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信念。[3]但就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整体教学氛围来看,在教学理念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1.思想重视不够
尽管思政课是高校必修科目,但大多数院校重心倾斜于专业课,对思政课重视不够。学校对课程接入网络教学还没有引起的高度重视。大多数高校引入易班,更多是运用在学生管理和广泛意义上的思政教育上,很少将易班引入课程教学,接入思政课的更是寥寥无几。
2.师资储备不够
思政课教师队伍主要由专、兼职教师和其他教师(临时根据需要来上课的老师,如部门的领导、辅导员等。)构成。大多数院校里思政课的专职教师相对较少,多为其他两类人员,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力量明显薄弱。
3.经费投入不足
中宣部和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全国各高校要建立思政课专项经费,并随学校经费的增长而增长。”[5]虽然教育部做了明确的规定,有的高校即使设有思政专项经费,也没有达到应有比例要求,有的甚至经费逐年下降。
(二) 教师教学方式传统
长期以来,某些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重理论阐述,轻问题研究;重知识传播,轻能力培养;重教师单向教育,轻双向互动等问题。[6] 
1.教学方法单一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方法满意度上, 57.83%的大学生给予了一般的评价,89.73%的大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式的运用陈旧、单一,甚至还有20.54%的教师仍然在课堂上运用纯理论讲授的方式,没有结合其他新媒体教学方法加以辅助。
2.教学能力欠缺
调查显示,41.63%的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备课不充分,很多时候照本宣科(或照课件读),没有其他知识性的补充和拓展。35.42%的大学生表示有的教师在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待提高;63.51%的大学生均认为教师在责任意识、基本技能、自身修养方面等应该提升能力。
3.考评形式呆板
目前,全校按照统一标准考评各门课程,尽管平时成绩的已经占到40%,但是没有考虑到思政课的特点,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更多的重视过程评价,考评方式方法应该更加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不同思政课程特点,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单列实践成绩,弱化期末倾向于纯理论记忆性的考核,使得思政课考核评价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和灵活全面。
(三) 学生学习方式被动
大学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具体实施对象,是思政课学习的主体。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对思政课学习被动、积极性不高。
1.学习态度消极
调查显示,仅有36.14%的大学生能认识到学习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44.32%的大学生马虎对待。在上课过程中,40.45%的大学生是有感兴趣内容就听,没有就不听,19.73%的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无心听讲,做其他的事情,总体看来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缺乏热情,抬头率不高。
2.学习方法单一
调查显示,18.38%的大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对讲授的知识死记硬背,不会消化理解并且运用,31.89%的大学生上课马虎听讲,学习仅仅是为了完成学分,应付考试,几乎没有主动课前预习或是课后思考课程相关问题,考前突击复习,应对考试现象比较普遍。 
3.学习动力缺乏
大学生普遍对思政课的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大多数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修学分。即使是推行易班,大学生们更多的是完成教师任务安排,自主运用易班学习的意识尚未形成。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优化路径
(一)与时俱进,确立先进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转变理念是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第一步,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思政课的教学要给予大学生发言、质疑的机会,信息时代下运用易班强大功能,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全过程,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和主动完成线上作业,让大学生摆脱压抑的学习角色和身份的束缚,积极参与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
2.以传统教学为基础,增强易班优势互补
高校应充分运用易班进行思政课教学,使课堂教学与易班相互支撑,与时俱进,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保证对课堂的组织掌控;另一方面发挥易班优势,弥补传统教学的枯燥和沉闷,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也能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在网络时代,将传统教学与易班相结合,走共同发展之路,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教学的明智之选。
(二)推陈出新,改进教师教学方式
1.调整教学方式,满足学生需求
教学方式就像是通往任务彼岸的桥梁,方式运用得当对任务的完成起着决定性作用。调查显示,79.31%的大学生认为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应该顺应时代,将教学阵地转移到互联网上。“易班旨在超越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局限,顺应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成长需要,以网络为基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7]可见,易班不失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政课教学的一种好方式,并且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潜能巨大。教师可以合理使用易班,改进教学的方式,从而改善教学质量。
2.丰富课堂教学,注入易班活力
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思政课教学需要新的方法和手段。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为“因材施教”保驾护航。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下,逐步将易班运用到课堂中去,让思政课摆脱枯燥和沉闷,充满现代化气息。在易班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群组实现对班级的学习活动管理;教学中可以开展限时抢答、作业分享、实时讨论等教学互动,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通过博客、论坛发帖,探讨时政热点或分享教学心得。运用易班架起一座与学生互动的“智能化”的桥梁,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让思政课真正实现入脑、入心。
3.完善评价机制,线上线下结合
作为肩负意识形态教育任务的课程,思政课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即必须注重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品德与行为相结合、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易班所倡导的过程评价正是关注大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深层次学习结果,是一种动态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通过易班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课堂互动情况、网络热点话题讨论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情况、学期论文、期末考试等方面展开考核,线上线下相结合,重视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和提高的过程。
(三)开拓创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独立自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易班变固定课堂教学为动态学习场所,既切合网络时代发展的特点,也契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更多的是大学生要从行动上贯彻自主性学习。在易班上,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规划和兴趣爱好,与思政课教师以及同学建立起多向互动的学习群组,积极自主的参与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每个环节,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研究前沿问题的学习习惯。学会善于运用易班进行学习,让移动设备为自己学习所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主动探究,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大学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独立探究能力,适应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学方法带来的转变。易班通过网络辅助在线学习,学生预先进行思政专题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在易班上就思政专题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在“教师发帖+学生跟帖”的形式下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广泛的交流看法。思政课通过形式多样的参与性与体验式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实现易班的育人功效。
3.积极进取,形成创新学习风格
创新是大学生学习过程中量的不断积累带来的质的飞跃。思政课教学方法与易班的功能进行结合,就正是对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创新性等学习品质的不断培养。因此大学生要敢于创新自己的学习方式,成长在网络时代,就要擅长利用网络、利用易班来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如获取学习资源、吸收学习经验、进行问题求助、交换学习讯息等等,通过对知识的积累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形成创新学习风格。 
注释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EB/ 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09/c1001-28936072.html
[2]  宫领芳. 高校易班的网络引领力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4,(09):34.
[3]  谭璐璐.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4]  张加明,陈静.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实现途径研究[J]. 学理论,2015,(12):191-192+223.
[5]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社科[2008]5号.
[6]  王传习. “两课”教学方法亟待突破[N]. 光明日报,2004-04-08
[7] 贺巍巍. “易班”之校园推广运行情况: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教育参考,2014,(12):85-90.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EB/ 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09/c1001-28936072.html
[2]  宫领芳. 高校易班的网络引领力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4,(09):34.
[3]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67.
[4]  张加明,陈静.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实现途径研究[J]. 学理论,2015,(12):191-192+223.
[5]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社科[2008]5号.
作者简介
邓华,女,汉族,1976年11月出生,重庆人,法学硕士,绵阳师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