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
作 者:刘运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中心小学 546413)
大
中
小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内容,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小学德育教育的好素材。作为新时代教育者,我们一边要回顾历史,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一边要审视教育,思考教书育人。将德育与传统文化融合是我们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举措。本文笔者就从自己对传统文化和德育的解读出发,探讨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学相融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传统文化
前言
作为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国,在传统文化层面也比较多样化,一些有着良好内涵的文化内容在当前的教育中加以应用,对促进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小学教育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让学生的全面素质得以良好发展的重要举措,传统文化的科学融合,就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通过从理论上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传统文化融合研究,对实际教育发展就有着积极意义。
1、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的意义
一是由于传统文化的被忽视。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愈发凸显,更多的外来文化思潮涌入内地,也不断进入我们的校园之中。对于缺乏判断力、充满好奇心、社会经验少的小学生而言,外来文化的到来若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加以识别,则很容易产生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的混乱。而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也需要“取其精华”。因此,在小学德育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充满“正能量”,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传统文化本身具育人价值。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和浓缩,是我国中华民族在世界发展史上璀璨显耀的明珠,其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特征给正处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带来了极强的影响力,对他们从小就开展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良好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小学德育建设中必须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头脑。
2、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的融合策略
2.1挖掘德育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合,需要有科学适宜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变通,增加德育教育的切适性。譬如一些传统优秀思想的记录是以古文形式记载的,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往往对这些古文内容感到晦涩难懂,对于其中的精神主旨了解不够深入。这就需要教师将这些深奥的内容以通俗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譬如利用图片、动画PPT、微课程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中深奥的道理直观的反映出来,突出德育教育的儿童画思维特点。此外,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区分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提高教学针对性,突出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融合的适宜性。
2.2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节日氛围
“孟母三迁”的故事表明了校园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将在学校中度过人生很长一段时间,学校将对他们的思想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据此,我们应当注重校园文化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可以借助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节日氛围来加强对学生的熏陶。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首先可以积极开展多方筹划工作,采用多样化方法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比如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文化,教师里、走廊上的名言警句,这些显性的物质文化都可以成为德育的良好载体,也可以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手段。
其次可以定期举办一次全校节日庆祝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大型的文化节日展览活动。比如,加强“尊师重教”宣传力度,让每届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校庆活动,或者让学生和教师充分了解学校的发展史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带领全校师生共同领略学校风采,彰显本校的学子风貌,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可以组织各种知识竞赛或文艺庆典,采用不拘一格的活动形式,充分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塑造自己的价值观、荣辱观等,有助于学生更健康茁壮地成长。
3、开展具有德育价值的文化活动
小学德育教育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更不是将传统文化照搬到德育教育课堂上,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等,以多种活动形式突出两者的融合渗透特点。已经有不少学校将传统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清明节会组织学生进行扫墓,缅怀先烈忆苦思甜,在瞻仰先烈光荣事迹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勉励学生继往开来向英烈学习。重阳节则会开展爱老、敬老活动,学生会自己制作小礼物为老人送上祝福,从而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孝悌、恭敬思想,构建起尊老爱幼、和谐好友的还是氛围。
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经典诵读强化德育教育成果。例如通过诵读《弟子规》、《论语》等经典篇目引导学生探究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的习惯。也可以组织经典诵读比赛,全班、全年级、全校“对决”,通过经典文化的启发和传承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并形成全力比拼、争优创先的全员氛围,使学生获得经典思想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德育教育能效。
结语
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增加了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难度。但是,越是在艰难的环境下越能体现出德育教育的价值,尤其是从传统优秀文化中发掘德育价值,与现代德育教育相融合,将为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拓展一条新路。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教师应该走好这条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论德育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J].张维贵.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9(01).
[2]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关系[J]. 刘文志.理论界. 2008(09).
[3]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J]. 张伟强.中国市场. 20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