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小学数学课堂越“变”越高效
作 者:何 婷
(东阳市怀鲁小学,浙江 322100)
大
中
小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变题”教学不仅可以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落实课程目标,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创造力,从而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变题;高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体验过程创设合适的情境,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逐步学会学习和思考,增长经验和智慧。”教师如何才能利用现有的资源追逐现代数学教学的源泉呢?“变题”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方法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教学很好的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一、“变”出学习兴趣
《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有兴趣才有动力,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努力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
例: 1只青蛙,( )条腿;2只青蛙,( )条腿 ……
变换一:1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2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变换二:a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师:你还能像这样用其它字母表示吗?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借用学生所熟悉的青蛙的例子进行研究,通过前面两次的变化,已经基本达成教学目标,但是为了提升课题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教师又将数字改成了字母a,学生傻眼了,教师耐心等待,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纷纷举起了手,将数学课堂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二、“变”构知识框架
数学知识是一个极为庞大的体系,而且逻辑性很强,同时知识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由此,在我们平时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构建知识结构,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下面分享笔者在复习《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采用“变题”教学的。
例:五(1)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4人,问: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变换一:问:男生是全班的百分之几?
变换二:问: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
变换三:问: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数学知识是一脉相承的,各个知识间环环相扣, 原有的知识为新生的知识起到奠基作用,本次教学是在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通过这样三次变化将“对应量”,“对应分率”和单位“1”整个知识网络融会贯通。
三、“变”破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程目标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落实学习目标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如何才能有效突破这些教学重难点是每位一线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然而,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同一教学素材进行一题多变教学,在不断的变题中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并突破重难点,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图形中的规律》的教学:
例:摆3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分别摆10个,100个……呢?
变换一:像这样摆需要几根小棒呢?分别摆10个,100个……呢?
变换二: 像这样摆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呢?分别摆10个,100个……呢?
《图形中的规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大重点,也是小学阶段的难点,处理得当锦上添花,处理不当则雪上加霜。通过这样两次图形的变化,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效的掌握了本课的课程目标并且突破了重难点,把数学课堂再次推向了高潮。教师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在变题的路上开启智慧的课堂,体验成功喜悦,最终达到双赢,何乐不为呢?
四、“变”展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有效进行“变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际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变题”策略在整堂课中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什么是周长》的教学:
例: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变换一: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变换二: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变换三: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比较四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只要会计算图一的周长已经是达成教学目标,然而,为了让大多数学生能得到思维训练,教师加入了“变题”的教学活动。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有进行了三次变换,让学生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学生由此感叹:数学如此深奥!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重要的不是解题结果,而是通过合理的教学引导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变题”教学一方面能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完成课程目标,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将来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希望在今后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变题”教学可以让教师 “变”得更轻松,学生“变”得更聪明,数学课堂才会“变”的更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