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加强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责任考评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加强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责任考评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作 者:李文君 (江苏省镇江市公路管理处 212028)

 摘   要:当前,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多样多变,意识形态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的难度加大,解决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引领思想境界的提升,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本文旨在通过探索思考基层党组织加强意识形态责任考评,强化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统一思想,凝魂聚力,通过责任考评,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取得实效,应对和化解经济建设中心工作中诸多风险和挑战。

关键词:意识形态;考评工作;探索与思考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既要切实做好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又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补足精神之“钙”,不断凝聚高质量发展精神动力。本文作者将从意识形态责任考评入手进行粗浅探索与思考。
一、开展意识形态责任考评的必要性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强起来”,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1.夯实意识形态发展思想基础需要。中国是东欧剧变之后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面旗帜,在新常态下,我们要积极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指引效应、标杆效应、凝聚效应和驱动效应,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党员内生动力,为推动工作的创新发展营造和谐的环境。
2.高效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时代需要。“互联网+” 传播迅速,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必须顺时、应势、识变,迫切需要做好舆论引导和稳定预期工作。
3.服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增进社会共识,凝聚社会智慧,唱响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二、现存问题
目前部分党委(党组)对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不强,对履行主体责任认识不到位,部分人对负面舆情的控制能力不够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往往被淡化。
1.意识不强,重视不够。主观对意识形态责任考核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一是淡化论。民以食为天,认为现在考核主要考经济实绩,认为对意识形态责任考核是软指标,只要考核对象不违纪违法就过关。二是推诿论。对该负责的不敢负责,对工作责任上推下卸。三是代替论。即主要以实绩代替对意识形态考核,以能否取得经济效益代替对意识形态情况分析。对意识形态的把握看“有无违纪问题”,只要没有突出问题就被认为是合格。
2.方法单一,措施不力。新形势下,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考评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意识形态考评存在片面性、简单化的倾向,缺乏深度、广度和力度。有的考评中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影响考评结果的科学性;有的群众参与程度不高,个别谈话和民主测评大都在班子成员和被考评下一级领导干部中进行;有的重视集中性考评,忽视经常性考评,而集中性考评往往时间比较仓促,难以全面了解。
3.方向不明,评价失范。当前,由于对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考评缺乏意向的考评内容,考核内容形式不易掌握,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甚至出现不一致的观点,由于忽略了意识形态考评内容方式的重要性,出现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整体,形成错误导向,甚至发生“四风”问题,追责问责没有依据。
三、确定意识形态责任考评重点
意识形态必须重视“最前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各级党委旗帜鲜明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抓好基层工作责任落实。
1.突出“第一身份”。党员亮身份,悬挂“共产党员”标牌,让群众看到身边的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力量,让各行各业党员身份更加突出、作用更加凸显。在党员全面亮身份的同时,基层党组织进行评星定级,“五星级”由市委组织部评定,“一至四星级”则由基层党委评定。
2.明确“第一标准”。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开展“政治体检”,精细设定“体检”项目。坚持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注重可感可评,突出落细落小,将政治标准细化为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指标。
3.坚持“第一责任”。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其他党组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领导班子整体廉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做到以身作则,廉洁奉公。
4.把握“第一能力”。政治能力是党员干部履行职责第一位的能力。要坚持把党员干部往一线聚,着力让中坚力量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对党员干部进行政治能力专题培训、工作实绩考评,确保关键队伍在政治上不失分、得满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合格指挥员。
5.强调“第一自律”。看作风建设,是否敢于直面挑战、勇于迎难而上,坚持与时俱进;是否深入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勤奋敬业;是否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民主,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团结包括与自己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四、拓宽考评的工作途径
在强化意识形态责任中,必须解放思想,增强政治自觉,坚持上级评、专业评和党员群众评有机结合,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着力解决问题、彰显为民情怀的考核评价途径。
1.深入具体现场,考评队伍工作状态。党组织书记履行意识形态“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落实管党治党新要求,深入基层考评,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中,考评干部是否有献身精神、顽强意志;通过参加班子的民主生活会,看考评对象是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考评换届选举,看考评对象是否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服从党的决定等。
2.开展政治巡察,提升专业考评深度。结合工作管理,考评特殊情景下队伍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结合干部下派、交流看组织纪律,是否愿意服从组织决定,是否愿意到艰苦落后的地区工作。从了解基层党组织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效益情况,看考评对象是否遵守党的规矩,是否廉洁自律。
3.引入“第三方”,扩大党员群众的参与权。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评议代表、管理或服务对象等,从不同角度进行考核评价,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化的考评机制,有效避免上级或专业考核组单方面、单向性考评带来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4.突出阵地管理,牢牢把控主导权。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紧紧围绕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加强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阐释现实问题、指导现实,增强主流意识的吸引力。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加强网上信息研判,及时掌握网上舆论动态,推动外在“管网”向内在“治网”转变。
5.围绕中心工作,夯实意识形态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阐明了党的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和关系。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是意识形态工作最强有力的注释,意识形态工作最坚强的支持来自于实践的成功和建设成效,夯实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建设才是硬道理。
6.选好用好人才,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人,按照党性观念强、主业意识强、服务群众本领强、推动发展能力强、化解矛盾能力强的“五强”标准,提升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培养一批举旗把向、精通业务的专家和骨干,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