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同读共享,建构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共同体1
作 者:廖荣妍
(安徽省宣城市广德中学 242200)
大
中
小
摘 要: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读书可以启智、明心。书籍应该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学会阅读。而如何有效地阅读呢?不少语文教学者致力探究这一问题多年,提出了很多关于阅读教学的见解,包括“主题阅读”、“探究阅读”、“增量阅读”、“群文阅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但是笔者个人最推崇同读共享式阅读。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同读共享;课外阅读
前言
本文所探讨的通读共享阅读模式主要从课外阅读角度进行的,课堂上的阅读实则我们基本上都是一种同读共享模式。传统的课外阅读都是由学生自己单独完成,其实这种阅读我们是无法检测学生阅读效果的,学生是否真正落实了课外阅读我们也不得而知。同读共享式课外阅读则是为了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而生的一种阅读模式。下面笔者就从自身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出发,谈一谈同读共享模模式下的课外阅读。
1、同读共享模式下的课外阅读共同体
所谓同读共享阅读实际上就是将学生独立阅读转变为多人互动共享阅读,阅读者之间可以分享阅读资源,阅读心得,从而形成一种互助模式,着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大致可以将同读共享课外阅读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一种是生生共读。也就是阅读者全是学生,学生相互间可以自由组成一个共享团队,一起结伴阅读,互相监督阅读。同伴的影响力往往比教师更多,“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正是这个道理。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学生也许比教师懂得更多,至少某些方面。同伴的互助往往更容易“俘获”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优化高中课外阅读的一大基于,我们必须要借助“同伴影响力”这一杠杆来撬动学生的阅读意志和阅读行为。
第二种是师生享读。同伴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但是教师的带动力和‘榜样刺激’效益也是不可小觑的。教师在同读共享课外阅读模式中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分享阅读资源。将自身打造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带动学生共同阅读,并且主动将自己的阅读材料和心得分享给学生,唤醒学生阅读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趣味。正如同苏轼在《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一文中说写道:“西邻歌吹发,促席寒威挫。……人欢瓦先融,饮隽瓶屡卧。”教师的阅读趣味和阅读分享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关键。
第三种是家庭同读。当然这种模式可行性较强两者更低,这是由于家庭成员知识水平高低不同导致。但我们依然倡导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不管是小学生还是高中生,都可以适用。对于高中学生,父母可以就一本好书中的一种观点进行探讨,也可以就一个人物形象进行辩论,各抒己见,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增长。
2、同读共享模式下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是名言鞭策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时间过得越长,情谊也就越深厚。”关于读书,名言警句甚多,古今中外但凡小有成就的人,都认为读书非常重要,我们教师需要将这种阅读的精神传递给学生,唤醒学生的阅读情感,以情共读,激励学生将精力多投入到课外阅读。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摘抄阅读相关的名言警句,也可以摘抄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每天记一句,时时鞭策自己。学生为了收集名言主动去阅读课外书,这样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是“一篇带多篇”法。从当前语文教材来看,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主题,每一个主题都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一种技巧和方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运用好这种主题做好课内阅读教学,也要运用好主题实现“一篇带多篇”的课外阅读。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启发学生就文章归类或拓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领进阅读的大门,帮助学生在多篇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采取的方式就是以单元为主题,教学完一单元后,结合单元主题推荐给学生更多课外阅读书籍,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形成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涵泳精思后做出价值的判断,达到深化本单元主题的目的。
比如教学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后,笔者会推荐学生去读毛泽东诗词集;教学完《纪念刘和珍君》、《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后,笔者会推荐学生读一读《乔布斯传》、《世界因你不同》等人物传记类书籍;学完《故都的秋》之后,笔者会推荐学生读《昆明的雨》、《瓦尔登湖》。与此同时还会告诉学生,知识不是教师讲出来的,知识都是靠自己读出来、悟出来的,需要自己主动获取,只有自己主动获取并且运用后的知识,才真正属于自己。所以,要想知道更多,需得自己多阅读,走进阅读的世界看一看究竟。
四是教授方法引导读。有效地阅读需要正确地阅读方法支撑,有的学生一目十行的快餐式阅读,是无法真正提高自身阅读能力的。阅读必须讲究方法。所以,教给学生比要的阅读方法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比如不同书籍我们采取的阅读方法不同,散文类书籍需要我们细读、精读、慢慢地品读,并且边读变做笔记,边读变写评语,边读边摘抄优美词句;人物传记、叙事类书籍需要我们快读,走进故事情境中阅读;而内容比较浅显的书籍则可以采取浏览式阅读,只要抓住论点即可领悟文章中心,或通过看标题、看目录,看内容提要,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结束语
简言之,通读共享课外阅读模式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互助的阅读模式,让学生有更多原始动力,更有兴趣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我们语文教师要超越课堂,通过师生同读共享的模式来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阅读教学重在拨动情感之弦[J]. 李国珍.中学语文教学.2009(05).
[2]高中语文教师的姿态[J]. 李心雨.语文教学之友. 2011(12).
[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百年变迁[J]. 靳健.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