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数学教学要重视学以致用

高中数学教学要重视学以致用

作 者:彭远重 (陕西省紫阳中学 725300)

      【摘要】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其他科学无法相比,因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共识。新时代需要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学好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外,还要能够学以致用。
      【关键词】 高中数学;能力;学以致用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有学生抱怨,说数学难学,花了功夫却不见成效,通过观察,发现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地缺乏一些学好数学的必要习惯或能力,因此,培养高中数学能力,怎样指导学生的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各位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
         一、注重课堂教学生活化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有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必将应用于生活,因而就高中生而言,培养其学以致用能力的基础就是把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中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有效地促进其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重视课前预习,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
  在老师上课之前,花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将所学内容先预习一遍,心中有个大致的印象,也有困惑,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上就占有了主动权。不预习听课是无目的、被动的,预习后再听课是有目的、主动的,学习效果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生活实际,以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为依据,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使教学活动具有科学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使自己创设的教学情景以学生丰富的生活为背景,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从而学以致用的能力也能得到培养。
  2、抓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数学材料。
  课堂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战场,在课下需要较长时间弄不明白的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老师讲解几分钟就可以弄明白,所以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就是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保证上课时间全身心地投入,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不留“夹生饭”,这样可以为完成课下作业带来充裕的时间,省去课下的许多麻烦。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概括、归类等方式积累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并帮助学生从中发掘相关的数学问题,让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如讲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时,对此教师要让学生真切体验到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快乐,就必须在实际问题的选择上花费心思,以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来设计问题。如设计测量学校教学楼高度的方案,并提交可行性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利用实际问题体现教学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相联系,积极利用实际问题来体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理解及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从而通过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1、 善于做笔记,加强课后复习巩固。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理解记忆的过程,课堂上要记老师讲的重要结论,典型例题,典型的解题方法,课下要记作业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建立自己的“备忘录”,以备复习参考。“重复是记忆之母”,“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等都是表明复习对于学好功课的重要性。复习有“天复习,周复习,月复习,考前复习”之分,复习的过程是先在自己大脑中“过过电影”,回忆不起来的知识点再看笔记,问老师或同学。
  2、培育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一“点”二“导”,即由教师先启发后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公式、定理、题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激发学生独立去分析、发现、突破、归纳、类比,探索新知、解决问题。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得要少,贵在“导引”,拨正思路。
  3、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意识。
  有时,一些技能问题学生不是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恰到好处。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是机械地套用某个公式、模仿曾经做过的某个题目,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的培养,将数学意识有机地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使“法”融会贯通,“巧”运用自如。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加强数学意识的教学,才能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得心应手、作答从容。
  4、发扬集体协作,鼓励共同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我们要求不仅是听老师上课,也包括听同学的发言,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从中了解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应适时点拨和指引,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总之,当今社会需要综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教师必须担当起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的重任,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终归是要运用到生活中来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以致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韩国燕.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J].文理导航,2011.8.
[2].张威.高中数学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初探[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1.
[3].杜卫杰.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