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
作 者:余 红
(重庆市长寿区云台镇中心小学校,重庆 401237)
大
中
小
摘 要:美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人们所忽略,美术教学在学校中的地位也处于比较边缘化地带,很多教学者都没有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也没有从根本上重视美术教学。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深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了新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根本,美术也终于得到教学者的认可和重视。同时,在新的时代进程中,核心素养一词也逐渐深入人心,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者探寻的重要话题。本文笔者就以小学美术为切入点,谈一谈自己对此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一个人不仅需要具备知识技能以及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应当具有社会适应性。核心素养强调更加“以人为本”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对社会的价值。核心素养也注重对人才“软实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人文情怀、审美意趣、创新思维等等,提出教师应当发挥出榜样力量,对学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提高。这也就意味着,最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必须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专家把小学的艺术欣赏界定为图像识读,扩大了艺术欣赏的内涵,但文字上忽略了艺术的成分。作为核心素养的范畴,艺术欣赏是图像识读的更高的层次的素养,所以普遍来讲艺术欣赏更适合美术素养的核心。因此,我们教学上应增加艺术欣赏的内容和提高艺术欣赏的幅度,使艺术欣赏的能力灌注学生的头脑之中。
如,在《魔幻的颜色》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认识并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色彩知识学习及相关的调色练习。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小学合作学习,给每个小组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图像,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寻找图片中的色彩,感受生活中色彩的魅力。以此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美术素养。
2、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有人说,“绘画是一种留白的艺术,创作是一个需要想象力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小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往往不受想象力的束缚,他们能够的大胆幻想,从而绘画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初稿。然而,如果要深入创作时他们往往容易会因为不熟练而止步。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丰富绘画的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注重积累绘画创作的技巧,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绘画表现手法,通过一定的技巧去支撑着自身创作的完成。对此笔者认为首先帮助学生要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其次是教给学生绘画技能。
如:在教学《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时,我们不妨借助绘本开拓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绘画技巧,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并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锻炼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3、树立学生的艺术审美观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源于生活,美术也离不开生活。生活也是一部美术教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部教材,让学生从这部教材中发现“美”的存在,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教学《校园里的花》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家观察生活中的花,选择他们喜欢的花。然后仔细观察花的形状、颜色,让学生描述,并且说说为什么选择喜欢这样的花。当学生回到课堂上的时候,让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在交流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接着,让学生欣赏几幅花头、花叶纹样的图。从而告诉学生如何用你的笔把你从生活中发现的美给描绘下来。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发现身边美的东西,让那颗美的种子萌芽新生。
4、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今社会的小学生,生活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其见识、思维等已经和以往的有较大的不同。可以说:现代的小学生更加具有个性、主见,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的教育中,应当结合现代小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的求异心理,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首先,教师要不拘一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的美术作品,体现的是其生活的态度、爱好以及审美情趣等。其次,在故事中绘画,赋予绘画作品以灵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绘画的最高境界,无异于能够让人们从绘画作品中一眼就能读懂其中的故事。因此,教师在指导小学生绘画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绘画的技巧,更要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故事中绘画,让学生的作品因为有故事而显得有灵性。例如,在教学《鱼的游戏》一课中,教师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给学生展示了不同生活环境下鱼的不同形态,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联想进行创作。创作结束后,学生的作品可谓是各有千秋,如“疯狂的鱼”“太空鱼”“海底世界的鱼”等。这种赋予作品以故事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当然,除了以上笔者提及的几点关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之外,在美术教学中传达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美术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两种事物,好的美术作品中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力,能够使学生更加随心所欲的作画,增强美术作品的文化气息,展现美术作品的人文魅力。对此,笔者不做过多阐述,因为文化本就是渗透在美术教学的各个过程中的,不论是基础教学,还是绘画技能教学,亦或者是培养学生欣赏艺术、审美和创造的教学中,都无一步体现着文化。
小结
简单说,美术教学就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学科既可以说是一门文化学科,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学科。作为新时代美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美术教学的育人价值,应该重塑美术地位,以课堂为载体,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美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创造生活。
参考文献
[1] 任正伟.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学周刊,2017,(01):165-166.
[2]周建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5)
[3] 周丽娜.情趣兴趣为基,实践创新为主——小学美术教学《剪纸》教学设计案例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6(11)
[4] 拓文成.优化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5,(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