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城乡结合部小学家庭教育的困境与突破策略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庭教育的困境与突破策略

作 者:李爱琴 都小霞 (河南省济源市天坛路小学 459000)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城乡结合部小学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7]-JKGHYB-1194)

 
摘   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本该是三位一体的。但从教育现状来看,家长观念错误,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学生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这种观念严重导致了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本文作者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庭教育为切入点,探讨家庭教育的困境和突破口。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教育;小学生;家庭教育
前言
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也许就是一辈子。孩子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甚至思想作风、爱好特长,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有人说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却没有与时俱进,或者就是过度偏激,对教育的理解有偏见,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存在很大问题,也正是因为此,探讨家庭教育问题及策略也是教育发展不可避免的课题。
1、城乡结合部小学家庭教育现状
1.1学生家长综合素质偏低,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家长大多数人综合素质偏低。很多家长业余爱好以麻将为主,在他们的家庭成员中几乎没有看书读报的习惯。在谈及孩子学习以外的教育时,家长普遍和孩子缺乏沟通,家长大都表现是简单粗暴,普遍采用非打即骂教育方式。这些家长们只关心孩子考试分数,以及在班级中的排名,有关孩子在校的思想品德表现,与同学是否能友好相处等漠不关心,大部分家长更不要求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孩子认真学习是家长最好的愿望。
1.2学生家长重视物质上奖励,忽视精神上关心教育
城乡结合部的家长对教育有误解,他们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分数高就是最好的,因此忽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因为自己小时候受过苦难,希望自己的后代不会重复自己艰难的生活,所以也会尽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时至今日,更多孩子渴望的是精神交流和情感交流,简单的物质已经不再成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最终需求了。这种物质至上的教育方式,也许会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甚至性格乖张,脾气暴躁。
1.3家长缺乏素质教育理念,缺乏正确的引导方法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长也是重视孩子学习的,只是他们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更看重孩子的分数,也会给孩子买课外书籍,但是缺乏针对性。还有家长让学生盲目参加各种培训班,没有目的性。在孩子的培养上家长是愿意投资,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拔尖或排名落后,有的请家教及时补课,有的报名参加补习班,还有各种课外兴趣班等,家长从不考虑孩子是否有兴趣,是否有成效。
1.4留守儿童偏多,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的教育任务,许多人都交给爷爷奶奶。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家长由于无田地,许多家长选择外出务工,把子女交给父母看管,由于老人对孩子过分溺爱,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由于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难以适应孩子教育的需要,把子女交给父母看管沦为放羊式的教育,从小养成玩游戏、进网吧等不良习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城乡结合部小学家庭教育策略 
2.1以家长学校为突破口,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良好的家庭气氛是促使子女学习进步,升学顺利的重要条件,作为家长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要诚实、有礼貌、不自私,父母要以身作则。其次是周围环境,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长辈的行为举止、人际关系的处理等,这些都是静无声息的教育因素,它们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远胜于一般的说教。再者,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意见不统一,比如,孩子有了缺点,爸爸批评,妈妈袒护,而且常常为此争吵,这种情况对孩子没有一点好处。教育观念一致才能让孩子正确的分辨是非。
而怎样引导家长做到这些呢?结合我校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兴办“家长学校”不失为一种提升家长教育水平的有力举措。
“家长学校”可以借助学校力量邀请校外心理问题、儿童教育方面的专家手把手为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教育方法的培训与指导。比如我校邀请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老师为家长授课后,许多家长受到启发,学习到了科学的方法,与孩子的相处融洽了,教育行为也收效明显。更为关键的是这类培训为家长开启了一扇窗,家长学会主动获取、补充这类科学的教育知识。
“家长学校”可针对本校家长实际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定期举办各类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传达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学校”可以邀请教育孩子方面成功或者有心得的家长来现身说法。“榜样的力量无穷的。”优秀的家长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此举也促进了家长之间的联系,为家长交流互助提供了平台。
2.2家校联系,促进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就不可能完成既定的教育任务。作为肩负教育重任的教育机构学校来说,学校必须担负起主动有效和家长进行沟通的责任。对此,学校应制定适用于本地区的切实可行、长期有效的家校互动机制,比如以下:
一是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会是家长与老师之间平等对话,相互交换想法的有效途径、且集中交流的形式促进了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彼此加深了解,增进相互理解。
二是“家长请进来”:成立“学校——年级——班级”等各级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学校管理。欢迎家长对学校教学、管理建言献策,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
三是“教师走出去”:教师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等。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作为一项学校日常工作来抓,切实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学生的切切关爱之情,力争使家长和学校同心同德,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起到良好地促进作用。
四是设立《家校共育漂流日志本》,以便家校携手、畅所欲言,将孩子在家独特的一面(勤奋的、懒惰的、贪玩的、个性的等等)、引导家长将自己从成功的或者失败的育子案例,或者好的家教知识或者心里话说给学校、老师听,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班主任及时点评、推荐到班级群、微信群里,以便全体家长学习、交流。每学年选出优秀的家教案例,编订成册,做为家长学校校本教材。
五是每个月免费为家长出一份家庭教育对照式指导菜单。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实际为家长制作、印发“家庭教育对照式指导菜单”,如《家长善待孩子要做到12点》《八种不良家教形式》《十种家庭教育禁语》等,指导广大家长每个月在家庭教育对照式指导菜单上完成“家长自评”“孩子评价”,再写上“家长感悟”,如此经常对照,让家长盘点日常教育孩子时自身言语和行为态度等方面的“对与错”,给家长的不当言行不断敲响警钟,逐步减少家长平常教育孩子时在言语、行动、态度、语气等方面的低级错误。 
2.3社会力量与学校力量相结合,强化家庭教育
城市小学在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因素上较之城乡结合小学都具有较大优势。要想拉近城乡教育的差距,积极唤醒与培养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将社会力量与学校力量相结合,针对学生家长的意识薄弱,文化水平较低等因素进行积极地改进,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家长对学生家庭课堂的调控能力,让家长们学会与孩子沟通,改变以往“暴力”解决问题的倾向,在家长的监督与帮助下充分利用好学生在家中的时间,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以及良好学习环境的延续。
结语
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关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入手,做好孩子受教的第一课,让家庭教育助力学校教育,从而共建家校育人合力。
参考文献
[1]“社会教育”解读[J]. 侯怀银,张宏波.教育学报. 2007(04)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J]. 黄河清.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2)
[3]王丽丽,张悦.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5(2z):188-190.
[4]马万梅.从农村小学低段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探析家庭教育[J].文理导航旬刊,2015(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