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 者:王丽芳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洋河镇洋河小学 266300)

 

 
摘   要:数学,是小学基础课程之一。在我们国家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都是采取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影响到了小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所以本文就针对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引言
小学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初始期,所以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但是随着社会的需要,我国长期以来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了。新课改对于教学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始更多的重视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氛围、学生评价体系等的重视。所以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作出一定的变革,尤其要注重对于学生主体性的重视。只有真正的做好尊重的学生主体性,将他们的主体性充分的利用起来,才能够更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是我提出来的一些措施:
一、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
在我国一贯的数学教学中,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很多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听课必须要跟着老师的思路来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是不利于高效的课堂教学的发展的。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中,学生进行自己思考的空间比较少,他们所有的数学思维都是来源于老师的讲授,这就让学生处在了被动的位置。但是随着新课改的需要,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做出一定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讲授为辅助去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对于教师的观念进行转变。因为我们国家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很多老师对于新课改的要求一时难以入手。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对于教师进行培训,围绕新课改的要求让教师做一些相应的观念转变,从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去活跃自己的思维,从而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人素质
数学教学主要是一种思维的教学,因此,为了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重视个体学生的思维发展。因为在一个班级里,每个学生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之间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了差异性。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快,思维活跃;但有的学生就理解得相对较慢。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对于他们提出的要求一样的话,可能就会导致有的学生跟不上课堂的进程,就会出现掉队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姿势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层次划分,然后提出合适的教学要求。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然后让基础较差的同学进行回答。因为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中,老师更偏向的是那种基础好的学生,忽视了基础差的学生。这就严重的打击到了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更不用说提高学习成绩了。所以通过在课堂上向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进行提问的方法,可以让这部分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于他们的重视,从而也就会有较多的学习主动性。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比如在课堂上提问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然后通过这部分基础好的学生的带动,也可以很好的影响到那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然后在整个班级里形成一种好学的氛围。所以说,只有重视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
三、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活动空间,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也可以适当的为学生营造一定的思维空间,通过开展课堂活动等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所以,有时候开展一定的小组活动其实是不错的选择。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难度一样,但是题目不一样的数学问题,然后规定一个具体的时间,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因为在开展小组讨论的时候,每个学生都是小组中的一分子,大家在一起讨论,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遇到一些较难的题目的时候,组内的同学就会联合起来共同去解答这个疑惑。因为他们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是不参与的,所以这也就更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开阔的思考空间。时间之后,让每个学生都讲解她们小组中的一个题目,学生在陈述计算过程的时候,也就加深了对于这个问题相关的基础知识的巩固。而且通过这样分组的活动,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去参与进来,这就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四、联系实际情况,合理的为学生创造情境
数学本就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老师也应该适当的联系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灵魂的教学。就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给学生教关于对于一些图形的认识的时候,可以拿教室作为例子。让学生分辨教室的墙壁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黑板是什么图形,学生日常喝水用的杯子上又有哪些规则图形。因为在讲述理论知识的时候往往是比较枯燥的,但是在课堂上如果偶尔采用这样的小情境教学的方式,就可以更好的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因为这种小情境中的东西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也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结束语
因此,总的来说,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还是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老师也要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教学方式改革,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淑艳.浅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才智,2015,06:134. 
[2]王玉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88-189.
作者简介
姓名:王丽芳,(1968.1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青岛胶州市,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所在学校: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洋河镇洋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