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漫谈怎样激起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漫谈怎样激起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作 者:马 兴 (甘肃省陇西县西铝学校,甘肃 陇西 748111)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尤为如此。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如果不能广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势必会导致课堂效率降低。因此,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应当把目光集中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多年以来的教学探索,为小学教学活动提供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方案。然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学困生”的存在。本文将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激起“学困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漫谈怎样激起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引言
“学困生”指的是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通常表现出过度自由、贪玩懒惰的特性,对待学习漫不经心,上课不认真听讲。“学困生”的存在是普遍现象,几乎每个班级都会有部分“学困生”。出于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关注,教师采取课后补习、重点检查等方法做出努力,以求实现“学困生”的转化。结合现实状况来看,此类方法虽然能够促进相当部分“学困生”学习状况的改善,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基于这种现实状况,教师应当积极做出调整,将培养兴趣作为实现“学困生”转化的主要手段。为此,以下将提出几点对兴趣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一、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良好的教学环境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样也离不开良好教育环境的支持。除开不可控的外界因素,小学阶段学习环境最具影响的便是老师和家长。因此,家长和老师间应该建立稳定的沟通渠道,共同构建理想的学习环境。
为了做到以上要求,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作用,在维护课堂纪律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多种类型的教学指导。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当对维护学习环境形成基本认识。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的教导,以及班会活动等各项思想工作共同努力。
二、数学学习生活化,引发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和日常生活的结合最为紧密,然而通过书本表现出来的公式、算法等却比较容易使学生产生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不相干的想法。由此也可以认识到将数学学习生活化、使数学回归本质的重要性。“学困生”表现出来的特性是远课堂、亲现实;如果能够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必然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实现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转化。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最重要的便是体现数学的实用性能。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需要做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只有在学生真正明白数学可以广泛应用,才能进一步推动数学整体生活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稍作引导,如进行分数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找朋友”这个小游戏强化学习、培养应用意识。给每个学生都分配一个胸牌,胸牌上写着不同的数字(2,4,8,1/2,1/4/,1/8等),然后老师要求两人的数字相乘得出一个分数,让学生自行寻找。如此便能在强化学生知识牢固程度的同时,培养兴趣和应用能力。
三、积极运用多媒体,从而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手段,合理的应用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知识内容。除此之外,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烈的年纪,对于多媒体设备教学,学生相应也会表现出学习兴趣,这一点对上课容易走神的“特困生”来说尤其如此。
鸡兔同笼是比较经典的数学问题,部分学生在解决该题时会感到比较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是比较合理的选项。具体教学活动的展开应当如此:首先提出比较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正确的同笼图片,学生经过观察后,可以从鸡、兔腿的差异得出答案;经过第一次提问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提起,教师再抛出数量更多的同笼问题,学生此时按图分辨已经比较吃力,在花费一定时间得出答案后,教师可以提出数量较大的鸡兔同笼问题,这时学生已经难以通过图片进行计算,而教师则可以适时引出鸡兔同笼问题的计算方法,从而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特困生”对于数学教学的兴趣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四、教学内容情境化,养成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化是基于小学生特性提出的教学模式,其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特困生”比较贪玩好动,情景模式对其吸引力可想而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更直接的参与课堂,当学生参与情景活动并得到老师、同学认可后,心理方面也会产生满足感,进而对数学课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五、组织动手实践,直接助推学生学习兴趣
部分数学“特困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归根结底是应用不足。归根结底来说,学习是一种模仿和记忆活动。无论是践行素质教育新课改内容要求还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组织动手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以课堂内容作为基础,进行多种类型动手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这点在并不局限于实践学科,在各个方面都值得推广。
结语
小学高年级数学是一个转变的过程,抽象和逻辑性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果不能确保学生对各项知识的充分把握,往后数学教学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应当本着认真、负责的心理,耐心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除此之外,其他层面的配合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和校方应当对学生本身保持高度关注,确保学生能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磊迷.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华章,2014,(02).
[2]史金花.论小学数学的趣味设计[J].科教导刊,2013,(08).
[3]孔慧英,梅志超.现代数学思想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席振伟.数学的思维方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5]杜玉祥,马晓燕.数学教学原则体系构建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