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德育教育需要“家访”的回归

德育教育需要“家访”的回归

作 者:赵世武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回里镇中心小学 26550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住宅电话、移动电话和网络等现代通信设备进入千家万户,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也更加快捷、方便,电话访、手机访、QQ访等形式应运而生。而家访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逐渐被忽视,甚至被取代。家访难道真的过时了、不需要了吗?不是的,事实证明——需要,不光是需要,还要坚持下去。因为家访这种面对面、心与心的情感交流的方式是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的。
         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教育好自己的每一位学生,转变他们的思想,必须经常不断地进行家访。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切实走进学生的家庭,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表现,以及家庭教育的状况、家庭经济生活情况等,从而得到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家访时教师与家长可以促膝长谈,消除家长的自卑或者自负心态,不护短、不吹嘘,真正达成共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学习。这些都是手机访等其他间接回访方式无法做到的,由于无法面对面,有时候家长处于难言之隐而不能坦诚与老师交流,或者忙于其他事情而敷衍了事,或者因为溺爱而故意袒护孩子等,导致获得的信息有误差,在处理问题上就会出现偏差,贻误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甚至导致德育教育适得其反的后果。
          由于过去一些家访形式简单、内容粗糙,出现了状告学生访、训斥家长访等偏激做法。老师一上门,家长心情就紧张,面对老师对孩子的不满,感到自己教育子女是何等的失败,羞愧难当,唯老师马首是瞻;学生知道老师来家访,更是一百个不乐意,老师又来告状了。老师这样的家访成为家长和学生极不欢迎的做法,老师成为“不速之客”。家长不能与老师推心置腹,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这就失去了家访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如何搞好家访工作,是每一位教师、班主任更好掌握学生情况,进行双向管理,开展好班务工作,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重要所在。不过家访也要与时俱进,教师要精心备课,确定家访目的,制定家访的计划,安排家访的最佳时间,针对不同的家庭、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家访,切实解决各种问题,充分发挥好家访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实践,我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现代的家访工作:
   一、普遍家访与个别家访相结合
  熟悉学生是教师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教师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家访是教师、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交流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也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窍之一。家访形式是多样的。首先在新接班时,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介绍自己,让家长和学生了解自己,也听取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育有什么建议和意见,打消家长及学生的猜测和顾忌。同时了解了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家庭教育的做法及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利弊等因素。全面家访,为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提供很有价值的依据,并且还传递给家长及学生一个信息,以后还要经常来家访。
  如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针对个别家庭、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根据需要,还要个别专访。掌握面向全体、因材走访,由面及点、各个突破,好中差学生都有家访,有的家访是针对家长的,有的家访是针对学生的。一个成功的家访应该是老师愿意,家长满意,学生乐意。
  二、家访的时机与内容相结合
  家访的时机要把握好,经验证明,抓住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时,学生取得较好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校家长遇到困难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针对时机,确定家访的内容,可以是给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指导,给家长上一堂家庭教育课;可以是给学生进行个别指点,让他们接受到校班会所接受不到的教育;也可以是一次送温暖的帮困助学活动、家庭团聚的亲子活动等,家访内容要有针对性、多样性。
  家访就要充分把握一切有教育契机的机会,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而不是找家长打报告、诉苦抱怨,这样的家访家长支持,学生高兴,收效也明显。既了解反映了学生情况,又争取了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有效结合,学生的德育教育才能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三、谈话讲究艺术,动之以情与晓之以理相结合
  家访谈话是通过教育者与家长、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进行访问的方法,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家访时的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
  一,宜多鼓励,少批评,动之以情。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批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应该的,但要有针对性,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实事求是,晓之以理。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以事实为依据。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却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之以理,应善于听取他们的陈述和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使家长学生信服。通过理性的交谈,切实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三,不避讳,坚持学生在场原则。家访时应让学生在场,家长、教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其说出心里话,老师对症下药,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事实证明,家访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更不能轻视。重视家访工作,注重家访技巧,是搞好班集体建设、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保证。如何更好地做好家访,成为新时期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将不断根据实际需要,想方设法,创造性开展家访工作,真正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家访切实回归,绽放德育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