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谈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与模式

谈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与模式

作 者:苏 云 (贺州市平桂区望高镇中心小学,广西 贺州 542829)

 摘   要:信息技术,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日益密切的今天,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创新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在一起。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创新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才能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创新;原则;情境
前言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革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视为培养学生个人创新能力的一种工具,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激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以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完善思考,主动探索的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创新课堂打造的结合,有益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使用信息技术。只有在教学需要使用,才能让信息技术的出现具有教育意义。一些教师会在教学中将多媒体设备当成黑板,将原本要写到黑板上的板书全部搬到多媒体课件上。这样的使用是没有意义的,没有给自己的教学或者学生的学习带去任何改变。让信息技术的出现成为锦上添花的事情,才能彰显信息技术的优势。
第二,趣味性。在没有信息技术的课堂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是枯燥无味的。要将创新课堂打造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教师要让课堂有所不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数学课,乐于探索,才能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观念。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去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优化课堂环境,促进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第三,开放性。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特点,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教师要将这种特点显示出来。不霸占教学资源,鼓励学生成为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才能让课堂内容充实起来,促进小学生找到新的学习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更新。
二、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要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了解数学定理与多种多样的法则推导过程。这些知识具有抽象性,如果只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学生很容易走神,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阶段,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学好基础知识,而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具有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去丰富教学资源,利用丰富的图像、好听的音乐以及有意思的动画,去创设真实、形象的课堂情境,促进课堂创新。
比如在讲解“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很多教师要利用课本中的科学描述,给学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二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分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课本描述。掌握科学的数学语言是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但在刚刚讲述知识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个小动画或者小视频。视频中两个小朋友在测量桌子,但桌子的长度并不是整数,在30厘米到35厘米之间。两位小朋友十分困扰,不能得到结果。这样的小视频能够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融入到情境之中。在具体情境中,教师让小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并引出小数,分析小数的意义,能够让教学内容为小学生所理解与认可。
2.利用信息技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每一节课都要坚持的教学原则。在小学数学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教学设计之时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实际学习需求。信息技术,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将抽象的知识转变成为形象且生动的信息,将无趣的内容变得有趣,让数学知识的出现与讲解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能促进学生个人学习热情与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的表现。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改变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会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学习内容。部分教师会将知识点提前整理好,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数学学习经验。这样的教学虽然能够节约教学时间,帮助学生快速积累数学知识,却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一改往日的课件设置形式,每一张课件上只有一个问题,还有一个时间倒数的小程序。学生能够看到问题,看到流逝的时间。像在讲解分数时,第一个问题可是“什么是分数?举个例子”,学生有30秒时间去寻找答案。让学生在限制性的时间内快速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能够给学生紧迫感,促进学生与同学之间比拼,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3.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融入,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选择。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可以利用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目标,学会交流与探索。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与探索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像在讲解“三角形的分类”知识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不同的三角形,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给每一个三角形都标上数字,以作代码。促进学生以合作的方式,与他人一起讨论,以什么作为依据将三角形们分类。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定非得按照课本上的等腰、等边、锐角、直角三角形等方式去分。教师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新的想法,通过新想法的产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结语
综上所述,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都关注教学手段的更新。信息化的教学是对教学环境的创新,更是让教学活动跟上时代改革步伐的举动。明确整合的原则,让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才能实现整合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米玛次仁.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J].读与写,2018,15(28):147.
[2]聂科娃.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整合分析[J].青春岁月,2014,(24):415. 
[3]朱玉玲.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1):171-171.
[4]陈学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8):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