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构建生命化体育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生命化体育课堂

作 者:徐秀华 (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初中 311800)

        【摘要】 生命化体育课堂,是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意识。构建生命化体育课堂,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现代人健全素质的体育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关键词】 生命化   体育课堂   构建

  生命化教育是面对生命,遵循生命特性,全面提升生命质量和品位的教育。构建生命化体育课堂,以生命的本体构成和生命特性为依据,生命品质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知识、完善的人格等。然而体育教学容易失去其本身应有特征,如学生在做练习时,不敢越雷池半步,忽视了学生这生命存在体。学生缺少主动、自由的个性,使教育成为一种精神的规训,消解了生命的自由,这样压制了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如今新课程正在大力实施,一切都在变。学生变了,不再是“收录机”,变为真正的学习主人翁;教师变了,不再单为“说书人”,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课堂教学也变了,变得生机盎然。回归生命化的体育课堂,更应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妙趣横生,充满“体温”与体育的精神。因此体育课堂应该把学生的生命发展摆在突出地位,促进每个生命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审美意识、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发展。根据学科特点,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意识,全面构建生命化体育课堂,使体育课堂教学回归社会,实现体育课堂教学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提高现代人身体素质和生命活力。
  一、生命化体育课堂的构建原则
  生命化教育是优化人的生命的教育,它是从人的生命出发,用知识和健康孕育生命、润泽生命。所以生命化体育课堂教学体系应该是智慧、健康的人格教育的统一。在具体的实践中应该掌握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生命化课堂的指导性原则,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个性差异的鲜活生命,每一个人都具有无限的潜力,而且优势潜力的表现各不相同。课堂教学只有适合个体生命的差异,适合个体生命发展的需要,才真正是“以生为本”的教学,才真正是发展生命潜能的教学。因此,适应性原则应该作为一种教学要求,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就是说体育课堂中要安排适应于生命个性差异的环境条件,创设相应的情境,选择适合于开发人的潜能的“全人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构建适合于学生生命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2、分化性原则:教育对象都是具有自己独特内心世界的生命个体,是一个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生命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个体生命的差异性,针对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学习步调和个性智力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在教学目标、课堂练习、课外活动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课堂教学尽可能地适合每一个生命个体。
  3、自主性原则:自主性不仅是生命活动和存在的方式,而且也是形成独特生命和个性的保证,教育要为个体生命自主发展创造所需要的条件,让生命自主地发展。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树立“生本”教育的观念,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切实把发展生命的自主性原则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
  4、特色性原则:生命化体育课堂必须要有特色,因为教学特色可以影响个体生命的特色化发展。因此,生命化体育课堂的构建,首先要求教师具有生命化的教育理念,比如说“把课堂还给学生”等。其次是教学目标要特色化,按照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和才能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自我提高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再是教师的教学要有特色,有独特个性和教学风格的教师有可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
  二、生命化体育课堂的构建方式
  教育面对人的生命,就是要承认和尊重每一个独特的生命力。创设适合个体独特生命的生命化教育,促进生命的成长、发展和完善,这是教育对待生命的最基本的态度。因此,生命化体育课堂的构建要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一生,定位于使人学会学习、不断获取生命智慧的目标之上。
  1、构建以“学”为重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国内外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生命化课堂更是如此。在课堂教学中,都要以学生的“学”为重心,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练习的能力,需要长期的、艰巨的训练。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有时会产生消极、自卑、恐惧等心理障碍,不敢大胆地去练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以充沛的感情、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讲解、规范的示范、科学的方法、充满希望的目光,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体育训练中去。同时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如;轮流做体育委员,或小老师“带”准备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胆量,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另外教师也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选择活动的教学环节。如在每堂课设置“快乐一刻”,可同时安排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搭配组合进行锻炼,通过锻炼更加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某一个项目技能、技巧。学生由兴趣、爱好变成了有一技之长,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这些教学法,不但使课堂氛围更为宽松和谐,而且容易使学生再次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增强生命的保护意识,促进学生完善生命,激扬生命。
  2、创设丰富多彩的生命化活动载体。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譬如新生进校身体素质相对落后,体育课的教学计划就重点突出身体素质训练,加强专门性练习内容。每教完一个教材内容,就由体育骨干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辅导练习,教师巡回检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在训练中当学生萌发枯燥无味,厌学情绪时,便组织身体素质的测验比赛,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断的组织变换方式、不断的激发学生练习热情,学生的身体素质便在短短的一学期中有明显的提高。通过不同渠道,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又没有精神压力的情境下开展认知活动。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生命才会表现和张扬。
  3、提炼教师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体育教师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时,必须根据自己《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发展本人性格中的积极方面,抑制克服不良的消极方面自律、新的实践,加以改变,形成乐观自信的、开朗的、坚强的性格。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引导,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例如,学生通过创编动作的方法、优化组合动作和重新排列动作组合等方法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良好的效果。教师不仅要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生命化课堂强调的是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注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教师通过学生教学内容的自主挖掘、重组、拓展,使教学内容过程化、生活化。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旧知识进行创造活动,达到学习过程的自主化、活动化。
  构建生命化体育课堂,是一个新的尝试,有待于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以上只是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投石激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