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自我探究 精彩无限——小学高段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研究能力

自我探究 精彩无限——小学高段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研究能力

作 者:潘 洁 (东阳市巍山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巍山校区,浙江 东阳 322109)

 摘   要:高段综合实践活动中,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教师应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自我确定主题、调查活动、整理资料、汇报成果、自我反思。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特长,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下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探究、成就精彩!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自我;发现;归纳;展示;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学生在生活中处理有些问题缺乏解决的能力和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思考并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自己,关爱他人,关注世界,发展自己。
一、让学生在确定主题中自我发现
活动主题具有现实性及可操作性,符合学生认识实际,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直接学习动机。因此怎样选定活动主题,由谁确定?是事关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
1.基于学生发展出发
兴趣是成功的老师,学生对问题的热情和原有知识储备是实施主题的关键。在自主的基础上,都可以师生互动,但课题一定要是学生的兴趣所在。
2.发挥教师专业特长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与引领者。教师再学,也不会成为全科的专家。因此在尽全力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应考虑主题的实施让什么样的教师指导更合适,物尽其用,发挥各自的长处。
3.挖掘本地特色资源
学生对富有本地特色的、从自己身边来的课题,研究起来更感兴趣,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如我们选择《庚楼的风雨历程》、《巍山方言的特点》、《巍山名人的研究》等课题进行研究,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二、让学生在调查活动自我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开放性,要求在实践活动中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1.尊重个性差异
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都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这一环节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对活动调查的自我决定主要体现在:分组、确定主题、确定方式等,这种尊重,不仅有利于调查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
2.引导研究方法
让学生自己决定,并不是说教师什么都不管,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调查方法,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渗透必要的专题讲座或共同研究成熟的活动方案,了解调查研究法的实施过程和基本规范、注意事项和操作要领,为学生活动奠定必要的认识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3.培养研究态度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只有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让学生在整理资料中自我归纳
1.产生的问题
初步调查之后,学生必然会搜集到很多的资料。但是学生结束了资料的收集以后,部分学生处于茫然的状态。有的学生以为找到资料了,主题活动也就结束了,汇报的时候只要照着资料读给其他组的同学听就可以了。这样一来,综合实践就成了资料的搜集,学生收获不大。
2.解决的方法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当初的调查目的来对材料进行取舍。另一方面,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某一事件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就这一点对材料进行归纳。甚至可以围绕自己的活动感受来进行材料的整理。
3.积累的经验
资料整理中的自我归纳是多元的,它涉及的不仅仅是活动的主题,还涵盖了活动的体验与感受等认知、态度、情感方面。必要时,将收集的资料、图片、监控图表、家长建议书、教师评语以及研究成果等归入档案袋。
四、让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自我展现
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闪光点。综合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的平台,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的优势在同学面前展现。
在《巍山庚楼的研究》活动汇报中,各个小组的汇报方式都不一样。有小品表演,有现场写生展示,有自写的相关主题散文,有的自制PPT进行演讲。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了巍山庚楼的风采,探究了巍山庚楼的风雨历程。可以说,让学生自我表现,使学生的个性有了生长的机会。
五、让学生在活动反思中自我审视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反思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反思既实践于活动之后,又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发展自己对活动的改进能力和对活动结果承担责任的意识。
1.活动日志
活动日志是记录下自己走过的每一步,并借此反思自己的行为。教师要对日志进行随机抽查批阅,这更能促进学生进行认真地反思,从反思中调整自己的探究方向,从反思中总结实践的经验,从反思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教师从反思中调整自己的教学,以便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2.调查问卷
某一活动结束后,教师提供调查表,学生通过填写问卷的形式对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所做、所感进行反思。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思结果调整活动策略,从而激发并维持学生对活动的最大兴趣。
3.评价工具
综合实践作为一门课程,教师可设计多元评价工具,并通过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如:“我的足迹”、“我给自己提意见”、“我的打算”等栏目,引导学生将全期经历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反思。同时,有些栏目中还有互评,教师的指导性评价,为促进学生开展下阶段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建设与课程开发能力,促进了地方和中小学的特色发展。基于小学高段的学生特点,我们应当更加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实施这门课程。带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科学,面向自然,使活动丰富多彩并充满趣味。只有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舞台,才能让学生领会生活的精彩。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年级)2011年版.
[2]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苏黎新.
[3]《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小学高段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王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