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实现初中语文阅读的课外结合
作 者:罗拥军
(六安市裕安区韩摆渡初中,安徽 六安 237121)
大
中
小
摘 要:西汉著名的辞赋学家杨雄曾云“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历史伟人都在劝诫我们要好好读书,读好书。从当前语文教学课标来看,阅读将成为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内容,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将成为检验学生学习语文效果的重要指标。未来语文的难度会提升,也主要表现在阅读的难度。如果学生不提高阅读量,不进行大量阅读,那么语文可能将成为“拖后腿”的学科。所以,为了不让语文“拖后腿”,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最好做好阅读的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前言
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中没有阅读,那他就好比一个没有灵魂、任人摆布的木偶。当你静下心来认真研读一本书时,你就会发现,阅读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阅读教学,让学生多读,最好是做到从课堂阅读到课外阅读的课内外结合,延伸学生阅读时间,拓宽学生阅读空间。下面笔者就重点谈一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做到课内外结合。
1、让学生主动爱上阅读
学生阅读能力不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不会阅读,不懂如何阅读,对阅读兴趣也不够浓厚,尤其是一些男同学,认为阅读是枯燥乏味的,没有乐趣可言,还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显然,这种思想“禁锢”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成长,也让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埋葬”了。所以,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符合学生学习特性的教学形式,尽可能先让学生对阅读这件事感兴趣,其次再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多阅读,提高阅读量,丰富阅读视野。对此,笔者就尝试了“以问导读”的模式。
例如教学《窃读记》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先提问:“同学们,当你拿到一本书时,你将如何了解到里面的知识?读,是最好的方法。你会怎么读?朗读、默读……我们将会认识一位小姑娘,她读书的经历和我们不太一样,她是——窃读。不知道下面的同学们有没有人有相似的经历呢?”
通过先设置好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吊足学生胃口,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冲动”,继而再真正展开阅读教学。
2、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去探究。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阅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阅读能力。
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一个共同阅读的气氛,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如,课前3~5分钟的读书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去读,或朗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好伙伴比赛读……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同学,也会被感染了。
亲子共读,激发阅读的欲望。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鼓励家长能与孩子一起看书,而且看同样一本书,并能经常在一起讨论故事情节,评论故事中的人物,谈谈读后的感受,那么就能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让家长的读书兴趣及热情给孩子以最佳的启发和引导。
3、做好阅读的课外延伸
课堂永远都不是阅读的唯一阵地。作为新时代语文教师,我们就应该指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做好课内外结合。这其实也就和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带读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了。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类文章的时候,我们除了教学基础知识之外,完全还可以给学生做适当拓展,推荐学生去读一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孔乙己》等书籍,从而更加全面的理解鲁迅先生这个人,理解鲁迅先生传递给我们的精神。
当然,除了借助课堂教学进行知识延伸之外,给学生推荐适当的读本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阅读社会书籍:《苏菲的世界》、《花季。雨季》;文学作品书籍:《草房子》、《林清玄散文》、《麦田里的守望者》、《愤怒的葡萄》;国学系列书籍:《三国演义》、《东周列国故事》、《红楼梦》、《古文观止》等等,这些书都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也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4、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初中阅读不同于小学阅读,小学阅读重在培养习惯和语感,而初中阅读则重在积累素材和提升能力,包括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和应用能力。而学以致用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实践,通过具体的活动来检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学会阅读,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为此,笔者在班上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活动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构建班级图书角、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体会交流、诗歌背诵比赛、读书笔记展示、演讲赛、成语接龙、建立读书兴趣小组、创办班级读书交流课”等等。活动中学生各显其能,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快乐,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收获。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达到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效果。
结束语
简言之,阅读应该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必需品,应该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首先需要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其次需要我们教师做好课内外阅读结合,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多样化阅读活动,让学生得法与课内,受益于课外,从而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于翠玲. 中学生名著读物的出版偏向——兼论从媒介素养角度引导中学生阅读名著[J]. 编辑之友,2013(04):23-25.
[2]叶素萍. 名著伴你健康成长——农村初中学生课外读物阅读现状调查与思考[J]. 科技信息,2016(03):314-315.
[3] 袁远辉. 名著导读:一篇触发 牵线引导 阅读全书——以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导读《水浒传》全书为例[J]. 语文知识,2015(06).
[4]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J]. 张宝寿.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