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精 心 雕 琢,绽 放 异 彩——谈 如 何 转 化 后 进 生

精 心 雕 琢,绽 放 异 彩——谈 如 何 转 化 后 进 生

作 者:张伟芳 (茂名市文东街小学,广东 525000)

 摘   要:造成学生成为“后进生”因素有很多,产生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有一部分是因为先天智力不足以及生理缺陷外,其他的大都是因为后天环境以及教育失误而形成的,所以对这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其实是有很大的潜能的,可以转变成优等生的。因此,笔者并不认为这些学生是“后进生”,他们应该是“潜能生”。如果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一定可以让他们转变成优等生的。身为班主任,本文始终严格遵守“面向全体,偏爱差生”的原则,本人在开展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给予优等生对应的关爱,同时还给予“潜能生”更多的关爱,以期能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多一些关爱
在开展教学实践中,倘若老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学生就会对老师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因而会更愿意信其道,效其行。目前,在很多老师心中,都对这些“潜能生”都有一定意见,都认为他们拖了班级的后腿,因此给予这些学生的关爱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觉得老师对他们有意见,进而不喜欢跟他们亲近,在优等生面前也感觉很自卑。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这样的描述:这部分学生并非是畸形的孩子,而是人类这个大花园中最为脆弱的花朵。所以,如果想要把这些学生转变成优等生,老师就需要由自身做起,多给予他们一些关爱和微笑,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多和他们进行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多一些赏识
针对这些“潜能生”,老师不能仅看到他们具有的缺陷和不足,还应该找出他们身上的一些优势。实际上,对任何一个“潜能生”而言,他们都具有一定的优点。譬如,很多“潜能生”尽管在纪律上表现比较差,但在劳动方面却表现比较好,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一些“潜能生”尽管对文化知识没有很高的兴趣,但却比较喜欢运动或者画画,有的在这方面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的潜能生看上去笨手笨脚,但在木工、手工艺制作方面却心灵手巧等等。
身为一名教师,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做大程度的发挥。针对“潜能生”,老师在找出他们身上的优点后,应进一步进行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如我第二届的学生林志驹,待人热情,讲义气,但学习不积极。经认真观察,我发现他喜欢并擅长打篮球,针对他这一特点,一方面我经常在放学后约好几个同学,特意到球场看他打球,并有意识地称赞他球打得不错,还让他担任班内篮球队队长;另一方面我向他指明篮球这项运动包含许多科学知识,如体育运动学、生理解剖学等等,只有在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特长才有出路。借此要求他把打球的劲头也放在学习上,要把学习搞好。在我的引导下,他逐渐由不爱学习变成了一个专心、勤学的学生,成绩显著提高。如今,他退伍后成为了茂名石化一名职工,在工作上认真,体育方面又有特长,受到领导的器重。
三、多一些耐心
实际上,潜能生具有的一些错误行为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累积产生的。所以,在纠正这些错误时,切记不可操之过急,应多一些耐心。当他们出现同样的错时,不能盲目的认为他们“无药可救”,而是应该耐心的指导,帮助他们改变这些错误的行为,进而彻底纠正他们的那些错误行为习惯。
此外,老师还需要注意,“潜能生”在转化期间,肯定会出现反复的情况,此时老师需要总结,找出对应的原因,进而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更好的转变。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曾遇到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其常常不是推倒了同学,就是把同学抓出血来。我时常收到学生家长和隔壁班老师的投诉。有一次,刚训斥完听话了几天,他又犯错了。我找他谈话,他反而说:没事的,不就是摔坏了她一支笔吗? 我听完他的话,又观察他的态度,心想训斥的方法不能再用。我没生气,也不责骂他,让他坐下,接着给他讲了个《偷鸡》的寓言故事,以此教育他“不因恶小而为之”。他听了,意识到自己错了,并向同学进行道歉。
四、多一些赞扬
杰斯莱尔(美)曾指出,赞美是温暖人心的阳光,任何人的成长都不可能离开赞美。的确,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特别是孩子。然而,由于“潜能生”的表现相对较差,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所以在他们身上,赞赏远低于批评,这也使得他们的自尊受到很大伤害,时常会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老师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创设有关的教学情境,最大程度的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体验。此外,老师还应该让他们做一些能力所及的事,诸如担任纪律委员、体育委员等,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并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赞扬。
五、多一些帮助
对“潜能生”而言,他们不仅需要关爱和鼓励,同时也需要帮助。由于社会阅历比较少,因此在是非方面的辨别能力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来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潜能生”愿意回答问题,我绝对不会提问优等生,甚至有时候我会故意降低问题的难度,进而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借助补课等多种方式提升这些学生的成绩。前年,我带的班上有几位同学,晚上做作业老是拖拖拉拉,甚至不愿意去做,父母也拿孩子没有办法。于是,我先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一帮一”的辅导。此外,每天提前把作业布置给他们,并优先批改。这样,他们就能够慢慢赶上其他优等生学习的速度,进而从整体上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在众多的教育对象中,潜能生的确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正因为如此,身为老师,更需要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重视,倾注更多的关爱。我想,倘若说他们是花园里最脆弱“花朵”,则在老师的精心照顾下,也可以绽开;倘若说他们是“玉石”,也能够在老师的雕琢下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