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作 者:彭 岚 (贵州省毕节市卫生学校 551700)

  中等职业学生对于我国来讲,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接班人,那么对于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尽到的责任,育人就要以人为本,让学校德育工作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以人为本的目标,由于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回归基础的表现,是德育工作在认识上的提高,在思维上的拓展,是时代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所以,怎样才能做好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德语的教育工作,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阐述了一些意见和见解并进行探讨。
        一、抓好学习转变观念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依赖于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的队伍,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有前瞻性的理性思考和研究。学校领导和教师肩负着德育教育的重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领导管理的效率、决策,而且对广大学生起着极大的教育示范作用,甚至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必须注重加强领导和教师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一是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制度。学校应该重视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要求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抓好教职员工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学校应要求教职员工每月政治学习两次、业务学习两次。提高师德师风和教师自身素质,进而在全体学生中树立榜样。三是抓好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制度。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及教务管理部门应每周安排一次班团活动时间,大约1小时。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学习,可以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加强学习,广大师生加深了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了以德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二、德育应与实践教学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弥补了学科课程的不足,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打好基础。在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具体职业环境氛围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三、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应实施“以人为本”的方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注重发展个性,体现个人价值,发掘创造潜质。要体现 “以人为本”的特征其实施方略如下:(1)实施关爱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先育德。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以人为本”就是要了解所要面对的对象,这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虽然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多半是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但是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人。要熟悉他们心理状态,细心留意他们思想变化。因此,中职学校德育要用伟大的爱心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层,开启学生尘封的心智,拓展学生美好的人生。要关心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培养学生的能力及独立人格;要尊重学生主体,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平等的对待。体现人文关怀,“读懂”每位学生,尤其是要“读懂”那些学习有障碍、心理有烦恼、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要发掘他们创造潜质,扶植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更广泛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发展他们的个性,使学生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发展了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正视社会现实。进入21世纪商品经济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日趋多样化。在这种纷纭复杂的社会变革中,出现了道德缺失,违法乱纪等不良现象。这些社会中存在着的东西,都会对正处于心理状态极不稳定的中职学生产生深刻影响。为了使学生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正视社会现象,我们开展了“每日关注十分钟”活动,就是利用十分钟时间来帮助、引导学生对社会时事时政和周边社会当中发生的事情的关注、理解、分析,去伪存真,提高学生对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判断力,理解力。得到有用的信息,以此来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3)突出实际效能。为了提高德育效能,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我们在学校组织了“创新、才艺、自我”活动社,并请专业老师指导,引入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每学期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参加活动的学生覆盖了各个层次。与此同时,要能突出德育的实际效能,还必须改变现有德育模式。应做到:第一,将德育教学落到实处,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学生的就业密切联系;第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参与,使其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由外在要求变内在需求;第三,将德育工作与其他教学途径相结合,使德育形成整体,形成合力。
        四、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
  我们应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重视实训工作的管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实习,实训,注重转化学生的就业观念,更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顶岗实习回来后,要求每个学生用书面汇报实习期间的最大感受、总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由德育老师和专业老师共同配合进行汇总,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除困惑,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五、拓展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增强职业教育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学生进行什么思想道德工作。我们认为:除了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哲学、经济学、时事政治、爱国主义等传统教育外,还应适应形势发展不断充实丰富拓展新内容。 第一,职业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改进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使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收到实效。爱国主义教育既是传统教育又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中共中央下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重点是青少年”。面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全部都是15、6岁的青年这个特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改进传统教育内容,增加适应形势发展与学生心理特点的知识和内容,注意三个结合 。第二、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要把培养学生自信心与挫折教育和危机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信中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在危机感中使学生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对自己踏入社会后应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落榜或初中的中等生,他们中普遍学习态度不积极,心理压力较大。据有关部门调查在一些学校50%—70%的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如有的缺少自信、有的面对挫折无所适从、有的缺少上进心等等。学生们存在的这些思想意识问题,如不解决毕业后则很难适应社会。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对学生进行挫折、危机、竞争意识教育,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自己的事业与时代的重托紧紧相连,进而产生“担负起天下兴亡”的责任心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总之,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立体的、全方位的综合性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 ,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方法上以往脱离实际的“指令性”工作方法已经失灵,取而代之的是“指导性”工作方法。在内容上包括的范围也来越广泛。但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