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效提问——构建和谐数学课堂1
作 者:张金凤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西靖教育工作站春蕾完全小学 733103)
大
中
小
摘 要:“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晋代学者张载劝诫我们读书应该质疑、起疑、删问。同时这也充分的说明提问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同提出疑问,又解决疑问的过程,提问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可否认,好的课堂提问不仅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交流,同时还有助于构建一个和谐课堂。本文笔者主要就此展开论述,探讨如何有效提问,构建和谐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提问
引言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质量,让课堂提问成为“有效提问”呢?这就需要教师事先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深入、准确而详尽地发现问题,科学地设计问题,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善于引导发问,课堂上就会充满生动有趣的质疑和释疑,课堂教学就会在有效提问的思维训练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归根结底,笔者以为有效的课堂提问至少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提问要有趣味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目的
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激发自身潜能,集中精力于学习上,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快乐的基础上产生问题意识,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提高问题探究的效率。
比如我们可以创编有一个故事情境,在故事情境中提问,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0的认识》时,笔者改编了《小猫钓鱼》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探究数学问题。有一天,天气晴朗,小猫和妈妈带着渔具来到小溪边钓鱼。溪边的环境真好啊,淘气的小猫哪里还有心思钓鱼呢?只见它放下鱼竿,一会儿跑进草丛中抓小青蛙,一会儿又跑到花丛边抓蝴蝶,一会儿又追赶飞过的小鸟。很快,一个上午的时间过去了,小猫连一条鱼儿也没钓到,再看看猫妈妈,已经钓到了6条大鱼。接着,笔者问道:“小朋友,猫妈妈钓到了多少条鱼啊?你能用数字写出来吗?”学生写出6。然后,笔者又问道:“那么小猫钓到了多少条鱼呢?”学生:“没有鱼。”笔者追问到:“没有应该用什么数字表示呢?”这样,自然地引出了“0”的概念。
2、提问要有准确性,问题必须紧扣重点
新课改以来,传统的“满堂灌”现象少了,教师们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提问作为激发学生自主意识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另外一种不正常的课堂现象:大量的师问生答的“满堂问”现象。学生根本没有深入思考的时间,回答问题也只能是张嘴附和,学生的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其实,提问在于“精”而不在“多”,有效的问题才能达成高效的课堂。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的重点。笔者就主要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利用前面学过的转化方式,我们可以将梯形转化为哪种已知的图形呢?根据转化后图形与梯形的关系,你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
如此,有效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迁移,学生通过动手剪拼的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已知的图形,再通过观察思考两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学生获得了充分的操作和思考时间,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3、提问要有启发性,以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为前提
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学科,教师的提问不能以获得结果为唯一目标,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笔者首先使用多媒体呈现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大写字母Z、正方形、京剧脸谱、平行四边形、圆形,然后提问:“以上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学生通过观察和画对称轴的方式,判断出正方形、京剧脸谱、圆形是轴对称,其他不是。追问:“以上三个同样是轴对称图形,从它们对称的角度看有没有区别呢?”这样的问题,是学生事先没有料到的,但却非常有意义,于是引发了他们进一步深入的思考。经过探究,最后学生发现同为对称图形,有些有多条对称轴,有些只有一条,而有些可以有无数条,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4、提问要具有个性,能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学生都是有灵性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很多差异,我们老师必须要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有充分的了解,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所以,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纳入考核范围之中,只有尊重了学生个体差异性,提出的问题才会个性化、多样化,也才能够适应全部学生的需求,否则问题过难,部分学生理解不了,问题太简单,有没有了提问的价值,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尽可能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让问题被大多数学生接受和理解。并且在课堂上也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尽可能让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给所有学生同等回答问题的机会,力争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总结
一言蔽之,如何有效的提问,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的问题。笔者上文提及的几点也仅是从个人教学经验中总结的,希望能够有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只有我们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一定能够让有效提问助力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构建,在问题的引导学生,学生也会在课堂上更专注,教师也更轻松,课堂更和谐。
参考文献
[1]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陈小燕.新课程(下) 2014年08期.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J].周昌春,韩旭华.新课程(综合版) 2018年09期.
[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李广宜.试题与研究 2018年3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