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作 者:边成洪
(西昌市第七中学,四川 615031)
大
中
小
摘 要: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水平的提升,地理知识在文科的分量越来越重,而且在地理的教学之中地图又尤为重要,地图不仅是地理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的教育辅助工具,借助地图可以更加充分的培养和深化学生们的空间维度意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但是仍然有不能正确的使用地图的问题,本文将对帮助如何合理运用地图进行自己的见解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地图;地图教学
前言
毫无疑问:“地图是地理教学工作中的第二门语言”,地图与地理教学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在地理的教学工作中,地图的很多地域性的特点都决定了学习地理必须要合理的运用地图,地图的合理运用对于地理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地理与地图的关系
地理与地图之间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而两者之间的关联极为重要。地理信息系统脱胎于地图,地图数据与方法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地理信息系统既注重实体的空间分布又强调它们的显示方法和显示质量。地图既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数据源,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输出形式。而两者的区别就是:地理变量是数据之间的关系,能表现出地理事物的深刻规律,而地图数据仅仅是单纯的数字等初级信息而已[1]。而对于经常看地图的人来说,大脑中就会无意识的对国家分布,自然条件,等一些表面化的地理知识有一个较清晰的轮廓,这对于学习地理是很有帮助的,但是这只是学好地理的基础,像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在了解地图的基础上再融会其他地理知识才能够做出合理解释,但我们同样还需要了解更多的知识才能做出回答,如人文地理中的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出生率,等等,自然地理中的区时,气候分布,洋流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对地图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继续做出合理解释。
二、当下学习合理运用地理地图的困境
虽然地理与地图之间的关系很多同学都明白,但是作为高中文科生中分值比例比较小的科目,所以地理的学习被很多同学放在学习的最不关键的地位,为了分值,他们往往会优先考虑其他科目,将地理放在最后一位,不用心的学习最终也会成为如何正确学习地理路上的绊脚石。
三、合理运用地理地图的有效途径
大家都知道,地理教学需要突出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差异以及空间联系,同时还学要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在各种地图学习中都储存并暗含着这样或那样的地理信息。只有培养同学们正确的使用地图,并让他们学会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充分了解和分析在地理事物之中的内在联系和潜在规律,从而形成地理技巧,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达到新教材增加大量图像的出发点[2]。而且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同时尽量地减少教师的讲述,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知识,从而逐渐树立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一)正确读图与抢答
首先运用地图,让学生学会从地图上主动获取信息。如在“大洲和大洋”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熟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轮廓特征,可以通过拟出下面几个问题:“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哪些大洲的大陆?哪个大陆主要分布在寒带?哪个大陆主要分布在热带?等问题”通过让学生抢答,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同时,在必要的同时可以加强新旧知识的纵向联系,并且时常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猜图游戏加深学生们对地图的印象在教学的工作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逐个展示各大洲的轮廓图,让学生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大洲,奖励优胜者,并作为平时考核成绩。从而通过游戏,帮助全班同学把注意力更加集中的放在轮廓图上,使得同学们在动脑思考、观看、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加深了他们对各大洲的轮廓特点的记忆。
(二)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在“城市和城市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并正确分析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推力——人口急剧增长造成乡村的劳动力过剩,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频繁……通过学生如身临其境般的体验,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进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显然更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3]。
(三)读图过程中正确获取信息
在教学的工作途中,也需要让学生在阅读地图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获取信息的方法。在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学习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时,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图例,并指出不同的色彩表示不同的气候类型,再让学生观察图中各种色彩的分布地区,从而讨论、归纳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同时,因材施教,不断地鼓励基础较差、读图能力较弱的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为他们设计难度较小可操作性强的问题,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循序渐进,逐步培养他们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全体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使其最终能掌握独立地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方法。
(四)勤加练习,加强巩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地理教学的工作途中,教师可以帮助制定帮助同学们加深印象的地图知识与问题,通过专项练习,帮助同学们正确的理解地理地图,加强巩固同学们所学到的地理与地图知识,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求知欲与学习的积极性[4]。
结论
总而言之,在地理的教学工作途中,只有通过广泛、恰当、适时、高效地运用地图,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更能够有效的帮助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地图隐含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海彬.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地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5(14):187-188.
[2]孙静.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3]高冠军.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8(51):386-387.
[4]周晶,席雅娟.基于地图技能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地理教学,2019(02):21-23.
作者简介
姓名:边成洪;出生年月:1973年9月3日;性别:男;籍贯:四川省西昌市;最高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地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