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用“差异教学”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用“差异教学”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 者:琚 坚 (江西省广丰县洋口小学 334600)

  我们新的科学教育发展方针要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使学生自己有自我求知、自我修养、自我应变与发展的能力与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视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这样就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因人施教。
  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对个别化因人施教进行了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A(奠基组)、B(起梁组)、C(升层组)三组,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借鉴复式教学的经验,采取各种方法,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在以下几方面尝试进行了“教学目标层次化”的探索。
  一、提出差异性要求,消除“被冷落的学生”
  在教学目标一致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向学生提供多样的、不同成层次的教学,消除“被冷落的学生”这一不良现象,促进有差异学生的普遍发长。如在进行“乘法的简便运算”教学中,对于88×125这道题,中下成绩的学生只要求掌握一种方法,88×125=(80+8)×125=80×125+8×125=110000+1000=11000,就行了。但要求优生进一步探索其他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使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设计差异性作业分层练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众多的,有层次的题目共学生选择。
  1、同一练习不同要求。课本上除了选学题和思考题以外的习题都是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对于这些习题,我要求A层次的学生用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并进行巡视发现及时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 要求B、C层次的学生能用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与解答,并找出最佳解法,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2、把每天的练习题分三个层次(基本练习题、发展题、思考题),分别对应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基本题主要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全体学生都必须按要求完成;发展题有一定难度,只要求中上成绩的学生完成;而思考题只提供给优生思考。通过差异性作业,使优生感到吃的饱,差生感到消化得了,在不同程度上都得以同速发展。
  三、进行差异性辅导,有针对性指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我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1、对于C层次的学生,我注意多引导他们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并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提高他们的数学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2、对于B层次的学生,我指导他们也去做稍有难度的题目,也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兴趣,争取进步。
  3、对于A层次的学生,我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解题,在补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他们逐步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四、实施差异性评价,肯定进步,消除自卑心理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作出科学、恰如其分的全方位评价。实施差异性评价,能敏锐的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如在每次单元考试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评选最佳进步奖和优胜奖,只要考试成绩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可评为进步奖,大大降低要求,使中差生有了获奖的机会,极大的提高了中差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优胜奖就成了优生的竞争对象,他们也回为夺得这荣誉而倍加努力。
  事实证明,通过有针对性的差异教学,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这类学生全方面发展,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