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弘扬传统文化,诵读经典诗文的实践与探索

弘扬传统文化,诵读经典诗文的实践与探索

作 者:邓 梅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529500)

 (该论文系广东省教育规划课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论文)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小学语文教学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从增强教师意识、环境熏陶、课堂引领和活动渗透四个方面展开探索。力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为孩子的生命成长奠基。
关键词:传统文化;诵读;经典诗文;探索  
一、增强教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代相传的世界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朽脊梁,是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作了一系列的讲话,阐述了中华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我们教师要承担起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教育者只有这种意识,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将教育落到实处;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去研究探索、认识解决,从而达到深化教育的作用。为此,我多次召开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研讨会,组织教师学习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文章,引导教师明白自身对学生的深远影响,以增强教师对中华传统教育意识及进行教育的自觉性。老师们明确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中华传统文化属于祖国语言的一部分,必须对学生进行训练,让他们在学习中积累、运用,让学生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的训练意识十分重要。
二、构建人文环境,创设经典诵读的氛围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每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有力保障。因此,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都十分注重氛围的创设,走进校园,许多地方都粘贴着古诗名句,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诵读、记忆。各班教室的墙壁就是学习传统文化的阵地:可粘贴记录学习情况的表格、展示学生的各种成果展品、公示学生诵读比赛的结果等,这样会使学生群集过去,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班级内就无形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三、课堂引领,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
要让学生爱上古诗文,就要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积累的方法,学会欣赏古诗文之美,感受古诗文的迷人神韵,而语文课堂就是最好的平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四篇古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篇目。为此,我们可以把优化古诗文教学作为研究的一个重点,定期组织开展古诗词教学研究课或青年语文教师古诗词课堂教学比赛及经验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古诗文教学研讨活动。这些研究课可以用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作为教学素材,也可以用课外的古诗词为教学素材;形式可多样化,如上古诗词赏析课、古诗词激趣诵读课、古诗词交流分享课,诗词创作课……老师们尽量各展所长,集思广益。
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诵”上。对小学生来说,最具有效果的莫过于诵读,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对诗文读得滚瓜烂熟,以至熟而成诵,让学生在读中领会作品的旨趣和精彩所在,可收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效果。[3]我们的老师要重视学生个人诵读,给足时间,放开手脚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练读,学生或吟或诵或唱,不求整齐划一,但求融入感情体现诗韵。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他们在熟读的过程中,培养对古诗文的语感,感悟诗文的情意,把古诗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四、活动渗透,让经典诗文走进学生生活
1.开展“每日(周)一诗”活动。为了营造浓郁的读诗氛围,促进学生古诗文量的积累,近年来,有的学校持续开展全校性的“每日(周)一诗”活动。如每班都别出心裁地让学生搜集一些适合本班学生诵读的古诗词,让班干部每天(周)抄一首在黑板或学习园地上,利用早读或课前五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很多班级还创新古诗词吟诵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部分班级还要求学生在每天(周)背诵一诗的基础上再默写出来,每周小结一次,评出班级“背诗之星”。如今,课前“古诗文诵读”已成为学生自觉的习惯。上课铃一响,就能听到郎朗的读书声。
2.开展诗词朗(背)诵主题班队活动。诗教在浓浓的氛围中开展,当学生背诵、积累古诗词达到一定阶段时,学校可以以班为单位开展诗词朗(背)诵主题班队活动或古诗文故事赛,并在学校红领巾小广播中对突出的班级和学生进行表扬,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和兴趣。
3.开展以某位诗人为主题的研究活动。所谓专题性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指导下,围绕某个专题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学习活动。如某老师开展了以诗圣杜甫为线索的专题性研究活动,让学生在搜集资料与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走近杜甫,充分体现了时空的开放性。还有的老师利用民间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搜集大量相关诗词,举行“诗中月吟诵大比拼”、“古诗配画大赛”、“与诗同行”为主题的微型板报比赛、“经典诗句书法大赛”、“传统文化手抄报比赛” 、“家乡春联搜集活动”等活动。在活动中,展示了各自的才智,同时激发了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品位。
实践告诉我们“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们坚持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量引导学生接受经典诗文的熏陶,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使学生于“润物细无声”中领悟做人道理,习得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真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诗文诵读,犹如一块巨大的璞玉,你越琢磨,它就愈熠熠生辉。几年的实践与探索,许多学校已经领略到了其迷人的神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我们也深深体会到经典诗文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尤其需要兴趣的培养与强化。在后续的探索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此带动学校文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诵读研究中达到“人品”、“文品”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S].
[2] 《中华经典诵读总结》, 天天范文,网页[DB].
[3]于秀芬《诗教初探》,《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C].
[4] 荀子《劝学》,古诗文网[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