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仪式感对少先队工作的意义和促进作用

仪式感对少先队工作的意义和促进作用

作 者:罗秋霞 (广东省佛山市第九小学 528000)

 摘   要:“仪式”会赋予某一时间段内发生的特定事件“与众不同”的意义,而仪式感便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是在有意义的仪式中体验情感倾注的一种方式。学校少工委健全发展,少先队活动需要仪式感。本研究为少先队仪式教育意义的实现进行了两方面论述:其一是由认识角度出发,德育工作是推动少先队工作的灵魂主导者,同时,少先队工作实际上更是推动着德育工作的发展。少先队仪式教育思想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进行。其二则从实践维度切入,以“鼓号队活动”与"佩戴红领巾仪式"为例,详细论述了少先队仪式内容及其设置是如何引导少先队员开展主体实践的,同时亦讨论了其在队员身心发展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最后研究面对小学生少先队仪式教育实施现状进行反观思考,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

关键词:仪式感;少先队工作;德育工作;鼓号队活动;佩戴红领巾
正  文
习总书记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对于崇敬的事物,理应扣好这第一颗“仪式感”的“扣子”。少先队用富有仪式感的教育方式,在学校进行儿童少年政治启蒙,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为国家的建设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才。怎样才能让少先队员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之中收获更多正确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在内心深处播撒下爱国的种子,提高综合能力,这是新时期小学少先队工作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和最新挑战。
一、健全学校少工委,推动少先队工作“精细化”
(一)学校少工委的任务与职责
学校少工委建设,是推动少先队改革方案落实的要求,是适应少先队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是服务少先队员健康成长的需要。开展学校少工委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是校园建设不可缺少的。
(二)学校少工委致力于少先队工作职位的细化,提升各个职位的任职仪式感
要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少先队辅导员的重任,使少先队队伍从容地应对时代发展所提出的巨大挑战,就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推动少先队工作的实行,不断提升和完善少先队队伍的分工与合作,确保我们的少先队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及有效性方向发展。细化少先队的工作职位安排,有利于形成各司其职与通力合作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精细化”管理就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细”可以解释为更加具体,细针密缕,细大不捐。“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三)少先队常规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1.升旗仪式的管理
学校制定《升旗制度》,每周星期一、学校的重大活动或节日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全体教师和学生参加。大队部精心挑选由升旗手和护旗手组成的国旗方队,并对这些学生进行严格的队列训练:先由旧队员对新队员进行训练,再由大队辅导员检阅指导,有条件的学校或者是有必要时可以请少年军校专业教官进行专业指导,确保升旗仪式的严肃性。
2.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由四至六年级中队各推荐有责任心、大公无私的队员组成少先队执勤队,检查各班的纪律、卫生、礼仪、仪容仪表等方面是否符合少先队员的要求。要求执勤队员佩带好执勤标志,如实记录检查情况,公布在评比栏上,执勤工作用语必须使用标准普通话,讲文明,有礼貌,做到“文明执法”。
3.常规评比管理
每周、每月综合各中队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评比,评出“红旗中队”、“星级中队”,在升旗礼后颁发流动红旗,悬挂在中队课室前。通过“评选——颁发——悬挂”的仪式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中队自豪感。
二、少先队工作推动德育工作的发展
我国教育发展的中心点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基础教育阶段少年儿童身心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效果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德育工作是推动少先队工作的灵魂主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工作的重要保障,少先队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对校园德育教育的效果发挥重要作用,更是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少先队活动作为培育少年儿童健康道德品质的载体,其鲜明活泼的主题、丰富生动的内容和多样灵活的形式,处处彰显着少先队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文化特征。其中以队员为主体开展的群众性少先队实践活动,它可以培养队员多方面能力,使其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让队员在活中动手、动脑、动嘴、更动情。加强少先队工作仪式感的建设,让少先队活动永葆生命力,从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能增强少先队的生命力,能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对少年儿童教育的核心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鼓号队建设是推动少先队建设的重要手段
鼓号队是少先队组织的象征,是展示少先先锋队精神面貌的重要主阵地。鼓号队吹奏的是奋进的旋律,标志着少先队组织的朝气蓬勃,推动少先队队员的建设,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反映少先队树立“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坚定信念。鼓号拥有催人奋进的神奇力量!记得曾经有位辅导员说过,每次学校的少先队活动、升旗仪式上,当鼓号队吹奏起《出旗曲》时,平日里最调皮捣蛋的学生都会昂首挺胸、神情肃穆地站立,完全换了一副模样。是昂扬的旋律充满力量,感染的心灵,催人奋进,陶冶情操。在少先队集会上,当少先队员戴上鲜艳的红领巾,伴随着庄严的少先队鼓号乐曲,内心产生的美感,是一种巨大的正能量,能激发人的思想、情感,使人向上、向善。 
四、入队仪式增强队员荣誉感
红领巾教育是承载了一种价值追求的红色教育,是一种有温度的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一种真正意义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理想的教育。它不但是一种有力量的价值观教育,以寓教于活动和庄重的仪式感激励着少年儿童;而且是一种有追求的精神生活教育, 以其红色基因引领着少年儿童追求有境界的精神生活。 
曾经听一个90后中队辅导员说过,她入队的时候老师只是给了她一条红领巾,所以她对少先队的印象并不深。像这样完成任务式没有仪式感的入队,并没有意识到重要的是要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革命的种子,红领巾代表红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每个少先队员不仅要佩戴红领巾,而且要用自己的行为维护红领巾的荣誉,用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光添彩。
1.入队要有仪式感。隆重的入队仪式、庄严的入队誓词——“我决心遵照中国共产党的教导,好好学习,好好劳动,好好工作,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出一切力量!”在庄严而又神圣的入队仪式上,老队员为新队员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这些场景会给新队员留下人生美好的印象,成为一生难以忘怀时刻。
2.开展新老队员手拉手活动。老队员带领新队员走进队室,从认识红领巾开始,让他们一步步走近少先队,学习队章,了解队史。新队员在老队员的带领下,学会敬队礼,积极参加少先队活动,从情感态度上拉近队员与少先队的距离。
3. 开展学校中队的荣誉展,让新队员在学校的队史中接受荣誉教育,让他们为能加入少先队、能为少先队组织添光彩感到自豪。
4. 规范红领巾和队徽的佩戴。红领巾和队徽的佩戴要求规范而美观,红领巾端正地戴在胸前,在衣领下为等腰三角形;队徽徽章则是端正地佩戴在左胸前。不管是红领巾还是队徽,都要时刻保持鲜亮、红艳。
5. 退队也要仪式感。现在的小学一年级少先队入队仪式都比较重视,气氛热烈而隆重。但到小学毕业踏入初中,在初二退队时却往往缺乏退队仪式!入队仪式我们给孩子传递一种对少先队的向往和尊重,让孩子充满荣誉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庄重的退队仪式能要让少年认识到他们已经开始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了,新的阶段要有新追求、新期待、新要求。
童年需要仪式感,规划好成长路上的仪式教育,尊重学生在仪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体验不同的仪式,鲜活而有意义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