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作 者:宋绍青 (山东省泰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凰小学 271000)

 摘   要:情境教学为目标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即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情景教学,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情境”的运用,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达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群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教学;阅读;小学语文;情境创设 
近几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中,情境教学也频繁运用于我们的课堂。但是,不难发现,在这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重形式,轻目标。有些老师一味地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学科渗透”,什么唱歌,画图,听音乐,看多媒体录像等,情境多样化,但偏离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二是重形式,轻指导。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安排学生分角色表演或小组合作探究,但缺少方法的指导,花了很多的时间,教学效果并不佳。三是重形式,轻训练。教师为学生精心创设诗情画意般的课文情景,却忽略了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以上几类语文情境的创设只重在形式,是没有效果的,是不可取的。我们追求的是有效的教学情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一、目标设计是有效情境的基础
课堂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一要根据各年级段的课标要求;二要从课堂教学目标出发;三要结合教材重难点;四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这样的课堂情境才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同时促进他们的语文素养、心理机能和谐全面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二、问题探究是有效情境的内核
1.质疑问难
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如:针对课题质疑;针对教学重难点质疑;针对内容细节处或空白处质疑;针对文章中心质疑等。让学生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以求得真知。
2.自主探究
学生的好奇心是最好的“引路人”,在教师的点拨下,他们就能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进入课文情境。如教《寄给青蛙的信》一文,完全没必要按常规逐段讲读,而是根据教材的重点,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究。
教师巧妙引导:“同学们在读了课文后,请你来当一回小老师,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几个问题,看谁最会动脑筋?待会儿来考考大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是谁给青蛙寄的信啊?青蛙有没有收到信啊?青蛙收到信后心情怎么样?学生在质疑,探究,品读,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乐学乐读,读中感悟,更好的理解了课文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友谊。
三、氛围营造是有效情境的手段
1.以情激情 
语文情境教学情感性是关键。要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情感,首先必须教师要有情感。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的遭遇、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就会激情绽放。 
2.情境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适当应用挂图、实物、多媒体课件,或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形象的比喻等,引领学生在直观、生动的阅读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以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如教《鸟的天堂》一课,每天栖息在这棵美丽大树上数以万计的各种野生鹭鸟,暮出晨归,嘎嘎而鸣,翩翩起舞的壮观景象,基于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教师便为学生播放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画面展示“独木成林古榕树、百鸟出巢、百鸟归巢”的三大自然奇观,再配以优美柔和的轻音乐,同时穿插鸟声。学生感到十分的新奇,完全被吸引住了。用心听,仔细看,仿佛身临其境。这样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壮观。通过生动的语言实践,灵活地积累文本语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同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
四、空间拓展是有效情境的境界
1.想象空间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多维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展开想象,说出自己心里的话。
如《假如》一课,可以让学生放开思维,展开想象,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要飞到大树上快乐地歌唱。”“假如我是一只小猴,我最喜欢在树林里荡秋千。”“假如我是一只小鹿,我要尽情地在树林里飞奔。”……孩子们张开了一双双想象的翅膀,似乎来到了茂密的丛林,与小动物们为伴,去体验绿树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合作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互动的一个有效策略, 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索,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多交流的教学氛围。“新课标”下的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空间,通过阅读探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
如《新型玻璃》一课,学习重点段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最后还要小组合作介绍不同种类的新型玻璃(见表1,第9页)
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思考,合作互动的讨论介绍,来获取知识,同时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在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里,教师应着力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出学生潜在的智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自主学习,去理解,去感悟,以获得生命个体的全新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创设情境,激趣促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新思路[J].梅洪珍.课外语文 2018年34期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之我见[J].孙耀泽.教育革新 2012年11期
[3]计算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和对策[J].徐继健.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02期
[4]例谈新课标下问题情境的创设[J]. 邓兴兰.教育革新 2009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