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继承与现代德育教育的同等性分析
作 者:姚 莎
(湖南省汽车技师学院 422000)
大
中
小
摘 要:德育教育作为现阶段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任务,若想真正实现当代学生德育目标,要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上转变与创新。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点与核心,继承先辈们良好的品德。本文结合目前德育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对继承与现代德育教育的同等性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继承与创新;现代教育;德育教育;同等性
结合现代的教育理念分析,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集中地,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为德育教育者,最为主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看待社会发展。将学习与做人看作为第一要务,只有帮助学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才能确保社会的良好发展。
一、继承与现代德育教育同等性的价值
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继承和现代德育教育的同等性,能够有效地帮助当代学生提升民族自豪感,使良好的品德成为学生终生奋斗的目标。与此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朝着共同的目标去奋斗,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价值。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民族荣誉感,并认识到团结的力量。
二、继承与现代德育教育发展的困境
(一)缺乏合理的德育教育方法
目前,我国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尚未完善,其中产生这种现象最为主要的原因即缺乏合理的德育教育方法。受传统落后的德育教育思想影响,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并没有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同等性的教育,只是借助单一的授课和讲座形式来宣传德育工作,使得德育教育与实践相背离。对于传统的德育思想,一味地采取批判的态度,在实际应用中并未将创新型的德育教育成果进行有效的应用。德育教育者在开展实际教学时,创新与改革的手段相对减少,只是将传授德育只是作为教育目标,并未认识到德育教育的核心与价值。
(二)继承与现代化德育教育不符
现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采取课堂和报告的形式进行,这在继承与创新的角度上分析,并不能与现代化德育教育相符,严重偏离了继承与现代德育相结合的教育核心。长期以来,德育教育者并未对环境因素引起重视,只是进行片面式的德育教育,这样不仅阻碍了德育继承与现代化的同等发展,还将德育教育局限在形式上,使得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受到束缚。
三、教育途径
(一)制定完善的德育教育模式
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要注重主体德育观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此同时,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通过自我管理,来促进自身思想品德的发展。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德育教育教学中实现对话教育,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以显现。基于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要对传统的德育教育观念进行创新,在对话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想变化,实现互动、理解、平等,以此来促进德育教育的长久发展。对话德育教育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德育教育模式,转变师生的角色,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想法的传递者,实现了德育教育继承与发展的同等性。结合德育教育的本体意义上分析,德育教育者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价值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作为教育者,在提升自身道德素质的同时,还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继承与现代的德育教育同等性做出有价值的引导,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二)转变德育观
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将道德教育与道德知识进行明确的划分,在具备道德知识的基础上,发展道德教育,只有明确德育理念之间的转换与衔接,才能确保德育教育的有序推进。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进行大力弘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优秀的公民是我国德育现代化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为学生的人格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将其与社会发展相融合。与此同时,为现代化学生的道德发展提供广阔的目标和平台。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当代学生能够在社会中健康成长。结合社会的发展与学生的个体需求,制定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系,充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此来培养高素质的公民素质教育,为社会发展与社会诚信提供良好的服务体系。
结束语
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优秀的德育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发展的平台。通过身边的小事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形成优秀的品德,这样不仅可以推动民族的发展,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当代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继承与发展德育教育为中华民族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冬梅,赵静.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1):131-132.
[2]丁银辉.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0):99-100.
[3]韩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6(03):104-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