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对思维品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对思维品质的培养

作 者:苗暄笛 (华远海蓝城小学,陕西 710000)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核心素养是在英语课程标准上的延伸和发展。核心素养的思维目标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及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关键能力(即学习能力、语言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品质;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会话课需要三个过程,从创设语境、大量语言的输入到语法的理解、语音的模仿再到最后学生的实际语用。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能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英语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基于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以外研社新标准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上英语课《I can jump far.》教学为例:
我校的学生基本上在1、2年级都已学过英语,有了一定的基础。进入三年级心理年龄有所增长,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爱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模仿力,可塑性强,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不强。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在三年级常规课的教学中,我通常采用的是3P的教学模式,因为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除了教学基本目标的达成外,我还关注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挖掘文本,揭示内涵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那思维的源泉在哪里喷涌呢?“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通过不断质疑文本信息,能让学生跳出固有思维框架,在文本信息发生的原背景下,身临其境地思考信息的合理与非合理因素,形成学生自身独特的、合理的判断文本信息的能力。
首先,在本节课导入部分,将文本故事以图片形式展现给学生,图片直观形象,符合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在这一环节中,我特意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串,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猜想故事的发展,预测故事内容,让学生在读图中获取文本相关信息。重点不在猜对与否,而在不断假设,验证中,对文本的进一步加工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体现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的创造性和开放性。
其次,在文本教学时,我故意抛出问题:在本课情境中,主人公Sam在最后比赛跳远时,没有成功,为什么他没有伤心难过,反而很开心?这一问题好似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我觉得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情感及文化背景,也能引发学生深度地思考,才能从学科教学提升到文化的感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做到知行合一,通过讨论让孩子懂得,自信的人会客观的、乐观的面对失败,会欣赏别人,赞美他人,我们要像Sam一样做一个乐观、幽默、自信的人,让核心素养及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课堂上生根、开花。
然后,文本教学后,设置了学案,检测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程度,及对can 和 can’t的掌握,通过对语言运用准确性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二、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性
全部的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想象,在自育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应尽力拓展思维空间。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同时也是最大程度地启发其他同学的思维,将思维之门打开。
课文内容学习完后,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展示。文本的表演是学生的最爱,也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最好契机,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声情并茂,对角色有了更多的思考及生成,体现了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并且为戏剧教学奠定一定基础。
最后,到了实际语用环节,我设计让学生在班级内,通过合作,以小对话的形式,介绍自己及询问他人能力。帮助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合作意识,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及他人。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开放性及创造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未来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具体要求,积极探索核心素养培养与提升的路径,唤醒学生自我素养的提升意识,为学生长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思维第一》(2018年版),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