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试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

试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

作 者:赵文静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中心小学 271034)

 摘   要:美术是视觉的艺术,人们欣赏美术作品是通过用眼睛来观察、进而用内心来体验的。孩子画画,都离不开观察生活、观察事物、观察别人的表现手法。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结合欣赏书中插图和范围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他们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使头脑中形象储存逐渐丰富,让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深厚积累成为创造的源泉。 

关键词:小学美术;观察能力;美术教学  
所谓观察能力就是指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能力,是在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体特性的心理特征。只有观察才能有自己的发现,有了发现之后才会有感悟,因此,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的需要,也是我们实现美术教学目标的需要。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这种观察能力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如下尝试。 
1、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清代画家石涛有句名言说:“搜尽奇峰打草稿”。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物一景都有着它特有的自然美,都是我们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需要我们去细心观察积累。平时在组织学生外出写生、采风,或者定期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河岸边随风婆娑的杨柳,蓝天上迎风追逐的鸟雀,城市中错落有致的高楼,都能唤起学生艺术表现上的激情。教师通过生动地讲解,引导学生对观察对象产生一种亲切感,激发调动学生积极观察的欲望,唤起学生浓厚的艺术创作兴趣,从而为进一步观察事物打下情感基础。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社会、热爱自然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细心观察、主动观察的能力。 
2、确立明确的观察内容 
  小学生年龄小,观察事物时目的不明确,往往只顾细节而忽略整体,把握不住主次。对实物写生时,也只是看上一两眼就凭主观的印象来画。如:低年级学生画儿童全身像时,很容易把头部画得很细致、很大,而身体画的很瘦小,胳膊画成方形,而五个手指是他们最不容易忽视的部位,一个不差地平排在瘦小的胳膊上。当然,人的视觉活动是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是受思想支配的。美术课上的观察对象主要涉及到对范画、实物、自己的作业、写生对象的观察。由于兴趣的关系,学生可能注意观察被观察对象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的方面,因此在美术课上教师要明确地提出观察任务,使学生视觉的盲目选择变为有目的性的选择。
3、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学生认识到生活是创造美的源泉,有了仔细观察、体验生活的愿望,但生活中的事物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激发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适当的观察技能和方法。对此,笔者主要总结了如下方法。 
  一是整体观察法。俄罗斯画家盖.尼古拉耶维奇说:“画画也就是画比例。所以任何时候也不允许自己脱离整体而只看局部,也就是说,你画的不是一个鼻子,一只眼睛,一个嘴巴,一个耳朵……而是鼻子、嘴巴等等在面部上扮演什么角色,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当你画局部时你都是从整体意义上去画,对称的部分总是要同时画,两眼,两耳,两颊一定得这样去画,都要从整体去画……要从开始到最后比较概括地去画,要逐渐地入细。这就说明在整个作画过程中,就是要不断深入观察、始终贯彻从整体出发的作画方法,并且观察局部时一刻也不能脱离整体。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形成整体观察的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使学生始终保持鲜明的整体感受,深刻的整体印象,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细致观察法。大自然的景物万千、色彩绚丽,我们要正确地表现它,就应该对它进行仔细地观察和研究。例如:一面白色的墙壁,它在中午和傍晚两个不同时间的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色彩景象;一朵红色的花朵,在室内或露天,所呈现的红色也有所差异。在写生花卉时,要仔细观察它的形态特征、生长规律,以及可描绘的细部。在写生动物时,不仅要观察它们的生长结构,还应注意观察它们的神态和性格,如公鸡的骄昂,牛的憨厚,狼的凶残,羊的温顺……观察得越细致,对神态体会得越深,就越能抓住更典型的特征。 
  三是联想观察法。联想就是在观察事物时,积极地进行分析、思考,把彼此事物联系起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以一个实物为载体,可以自愈发挥想象,任意创作,比如画鱼,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可以画出不同颜色的雨,也可以画出不同形态的雨,甚至还可以是美人鱼,带着翅膀的雨等等,只要是学生想到,我们都应该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不阻碍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
4、开展多种形式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的好习惯 
  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教师,我在小学教学中,还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多用日记的方法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一些有趣的事,然后再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新鲜的、印象最深的事表现出来,目的是培养儿童观察事物的习惯,使儿童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认识世界,发现事物的美,培养儿童洞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一双审美能力的眼睛。开展有效的多种形式的活动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的补充,在生活中让学生逐渐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爱动笔的好习惯,无疑对小学美术教学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小结
总而言之,绘画离不开观察,美术教学必须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事物、观察别人的表现手法。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紧密结合美术学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使头脑中形象储存逐渐丰富,让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深厚积累成为创造的源泉。
 
参考文献
[1]妙趣生活,欢乐美术——生活化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张露.美术教育研究.2017(22).
[2]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J].顾伟杰.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
[3] 小学美术教学的体验与创造例析[J].李玉洁.基础教育研究.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