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作 者: 杨 雪 (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中心小学 551605)

    数学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往往是枯燥乏味、充满着各种符号的学科,加之数学学科抽象性高,连贯性强,使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所以一个出色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培养、激发、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数学,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为此,本文特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作如下探讨:
         一、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打开方法之门,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
  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少走弯路,使学生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避免枯燥乏味的学习。学习数学不应依靠多做题来提高成绩,而是要掌握规律,理解知识,形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运用的规律,从而对知识产生更深的理解。通过课堂上的认真听讲,课下的复习巩固,查漏补缺,课堂内外的不懂就问,讨论研究,逐步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能力。所以,及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就等于给了学生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学生会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迈向成功之门,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持久保持。
        三、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四、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一)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探索。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分类时,教师事先做好一些只露一个角的三角形教具,让学生观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当露出一个钝角时,学生自然地说出是钝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直角时,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 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自然地说出是锐角三角形,而这时老师拿出的确不是锐角三角形,这样使学生产生了疑问,继而由疑问转向思考,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去实践去探索,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以上是自己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方面的一些做法。当然,教无定法,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探索,以找出更多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方法,这样才能大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在教学中设疑,提高学习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 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适当的悬念,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 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学习应是儿童自 己的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 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 发现、探究、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充分利用活动课和课余时间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利用 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调整等过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 于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后,提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如果不等底等高是否存在“2 倍”与“一半”的关系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 后得出:若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可能存在“2 倍”与“一半”的关 系。但如果它们的面积和底一定时, 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几倍或他们的面积 和高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几倍。这样引导和讨论,加深了学生对三角 形面积的掌握。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使之能更有效的掌握知识,增强技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的海洋,才能使兴趣的活水永远浇注求知的禾苗,才能苗壮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