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论小学语文增量阅读策略
作 者:李 震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中心小学 271034)
大
中
小
摘 要:无论是古人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还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我们作为新时代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重视阅读教学,应该思索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量,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这种习惯伴随学生一身,并且可以终身受用。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阅读量;阅读习惯
引言
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并不太理想,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猎奇性和消遣性。有的是蜻蜓点水,聊胜于无;有的是花拳绣腿,流于形式;有的是信马由缰,漫无目的;还有的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导致学生的阅读整体水平较低,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积极行动,开拓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有书可读。
1、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先喜欢上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只有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我们可以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就会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教师声情并茂地渲染故事情节,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适时延长声音,告诉孩子:欲知后事如何,请自读原文。然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比如《吹牛大王历险记》《格林童话》《查理九世》等,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都会踊跃去学校图书馆借书。
2、树立榜样,让学生走进课外阅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给小学生树立一个榜样的形象,比如名人榜样效应,在教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可以及时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叶圣陶、冰心、老舍等名人的故事,激起他们对伟人和名人的崇敬向往。又或者是班级里的“小榜样”,身边的“好榜样”,可以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请他们给其他同学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不管是书中的还是身边一个个亲眼所见的榜样,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他们对课外书的渴望,产生与课外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再者就是以自身为榜样。正所谓“师正则学生从”,用我们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是最好的影响力,也是最能够直接带动学生的方法。我们自己要先爱上阅读,让学生看到自己也在阅读,自然而然也会跟随自己的步伐,慢慢走近阅读空间。
3、推荐读物,让学生知道阅读什么文本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会有所不同,阅读的需求也自然不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阅读需要,给他们推荐适合的阅读文本,从而让他们知道阅读什么,喜欢什么样的读本。当学生慢慢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读本后,就能够自主选择阅读文本,从而形成一种自主阅读意识,自由选择阅读材料。当然,学生因智力因素、能力水平等原因,阅读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应认真掌握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他们选择不同的读物。阅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指导他们选读篇幅较短、内容连贯、内涵适当的作品。如《上下五千年》、《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汤姆.索娅历险记》、《羊脂球》、《老人与海》等等;而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推荐他们读篇幅较长、历史背景复杂、内涵丰富、隐含哲理、手法新颖独特的读物,如《水浒传》、《家》、《春》、《秋》、《边城》、《格列佛游记》、《寂静的顿河》、《名人传》等,这些读物的内容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特色,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
4、开展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习惯
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保证多去读书,也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变得既有量也有质量。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就是保持学生阅读后劲不可或缺的手段。对此笔者经常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比如阅读比赛、读书笔记展览会、读书经验交流会、朗读比赛等活动;或者搭建“我爱读书我爱谈”平台,每天晨读课上留出五分钟时间,让同学们谈谈自己读书时最感动的情节,或把最有趣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又或者是开设“班级图书流动站” 每周五下午,中高年级学生带上一本自己的书,到学校的图书流动站办理借阅手续,流动站里的书人人都可以借阅。通过这类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所以,我们必须要将阅读活动转化为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好读的内在动力,让学生能够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好读”、“我会读”,最终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束语
一路阅读走来,一路花香四溢。与阅读同行,和圣贤为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走进无限的阅读空间。而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让学生爱上阅读,给学生树立阅读的好榜样,推荐学生有趣经典的阅读文本,开展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有所读,有所获,在大量阅读中汲取文本精华,让阅读成为一种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牛虹衣.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探讨[D].西南民族大学,2001.
[2]杨逸鹤.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中学习方式的优化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
[3]一种理念,一种力量——基于“增量阅读”的教学实践[J].汪滨.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