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课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郭 建
(山东省威海荣成市第一中学 26430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网络进入现代教学的步伐,发现现代的教学方式也在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渐引用到了地理教学当中。那么“微课程”到底是什么呢?这里做出了一些相关的解释。“微课程”是指以一种精短简练的视频为教学资源,为地理授课提供必要性的辅助性。能够将学生在短时间内及时纠正问题,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有利于学生及时对教学情况做出自己的反馈和评。对于高中地理这门半理科性半文科性的学科而言,这样的方式恰恰是最好的,借鉴了国外的这样一种辅助型的教学资源,为开启地理学科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重点从“微课程”的在高中地理中的有效应用价值做出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微课程”;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引言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将教育引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新型的学习视频、学习工具应运而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感受到了很大的教学压力,“传统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面对一系列突发情况了,而且学生对于这种繁琐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厌倦感,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去探索未知的“教学模式”,开启改革新热潮。
一、高中地理以往教学、学习弊端的外显
1.高中地理老师没有针对个体教育
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上,除了学生在课堂上跟进老师的步伐之外,老师也应重点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在教育大群体之外,也应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分层次抓住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不耽误自己上过的每一节课课程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网络存在教学视频繁琐,没有重难点区分
现在网络上的地理教学视频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讲好自己应该讲的内容之后,基本上由学生自己去观看视频,进行总结。教育的网络技术水平虽然在不断地延伸,每天更新的资源也很丰富,但是较之大面积来看,真正利用好的有效视频却不是很多。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大众化、网络化的教学视频虽然有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按照课程的文章目录以一个课时为主进行40分钟左右的视频播放,在此过程中,视频中并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观看时间又特别长,高中生在观看的时候,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真正能够学到的东西并不多,也不能够及时反馈完自己的问题就能够解答出来。这种现象导致教学并没有效率可言。
3.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少
高中生的思维处于一定的发展阶段,地理学习又比较抽象。老师经常通过黑板板书的方式来展现等高线或者地形高差的图的方式,学生则需要通过自己形象的思维去将一幅图立体出来。在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困倦下,学生的集中力不够。这时候的老师需要将自己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讲解内容当中,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步骤。
4.过度使用教学多媒体课件
现代教学多媒体的手段层出不穷,虽然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于学生地理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在现实中的教学中却出现了过度使用教学设备引起的学习效率降低的现象。由于过度使用教学设备,导致教师在讲解上大大减少了口述机会,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微课程”的应用效果
1.弥补传统教学优势
为了适应教学现代化的发展,在教学中逐渐推陈出新,推出了“微课程”的教育技术手段。对于微课程,是从国外的教学中引入国内的。“微课程”最初出现是在1960年的美国阿依华大学,然后到2008年美国戴维?彭罗斯建立微课,其将“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到了一分钟左右,然后通过上传一分多钟的视频将作业的任务布置下去。通过这样的渐进,在“微课程”上形成了很多有趣而又有效的成果。“微课程”与传统一节课程相比较,在重点讲解、课堂导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案例一中:在讲述“昼夜长短变化”一个章节中“地球的运动”内容的时候。它其中包含很多的小的知识点,包括“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规律”、“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北半球两分两至光照图”、“地球上的五带”等一系列的知识点。在制作微课的视频时将知识点进行拆分,每一个小的知识点分为几个小的单元,然后每一个小的单元中只讲授关于它的主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形成独立又整体的知识体系。
很好地利用了计算机的优势,弥补了学生对缺乏地理知识的认识,也激发了学生想要探索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
对于地理学科只是来说,让学生爱上学习地理才是最终目标。运用“微课程”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主动展开对地理学习的热情。案例二中:“水圈与水循环”一章节的内容学习中,“自然界的水循环”是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在运用“微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录屏,采用画外音的方式为学生讲解这个课程体现真实的动态水循环的表现。同时学生在观摩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敏锐性和观察性。
三、结束语
在对“微课程”的视频教学的阐述和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强调“微课程”的引用的重要性,创设情境,得出整体的评价和总结。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加深对地理课程的深度认识和分析,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从而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兴趣感和主动性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以案例的分析中,也得出了这一结论,对于地理“微课程”的效果显而易见。因此,教师适当的将“微课程”引用到地理教学当中,将“微课程”的应用范围扩大化,相信“微课程”在地理教学当中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2]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