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生“阅读自觉”的探索

小学生“阅读自觉”的探索

作 者:余远萍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公兴小学 610213)

 摘   要: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情感发育、知识提升、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这一切也都是建立在学生自主阅读基础之上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自觉阅读,主动阅读,帮助学生养成一个“阅读自觉”的习惯,从而让阅读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自觉;阅读习惯
前言
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的心智发育不完善,学生自身对于学习的认识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坚持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特别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检查机制,导致学生阅读学习很难落到实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学生“阅读自觉”的培养,以便能够从学生角度入手进行阅读教学的渗透,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认知与阅读成果。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语文教学经验,以小学语文为例,谈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自觉”。 
1、让兴趣为“自觉阅读”扎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的愉悦,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有滋有味地读,从中吸取知识,吸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果孩子对课外读物感兴趣,他当然会将自己的小脸埋进书页里面去,直至废寝忘食。在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选择阅读材料,精读或略读,多读或少读,部分读或全部读。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学会面对丰富的阅读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
2、让课内外阅读为“阅读自觉”丰富内容
依托教材可以为身心尚幼的小学生搭起大量阅读的梯子,架起泛观博取的桥梁,学生可以从纵向或横向上寻找同类材料进行拓展阅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为课外阅读奠基,又加大阅读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使书籍成为学生的人生伴侣,对提升他们的生命意义,打下精神的底子。我们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链接起来,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从广度和深度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使之有益于学生语言、语感、情感体验、思想认识等各方面的形成与发展。并为学生开发阅读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正如同吕叔湘先生说的:“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互补的,我们教师就应该大胆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习的范围。比如以一篇带动多篇阅读,学习了《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生活没有灰尘》等文章之后,我们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高士其《细菌世界历险记》、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贾兰的《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法布尔的《昆虫记》等文章。 
3、让多样化阅读平台为“阅读自觉”添砖加瓦 
  读书活动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下学校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学生造就一个温馨、舒适、谐和的育人环境。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自觉”,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阅读平台,以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到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帮助学生借阅图书,并鼓励学生准备摘录本摘抄好词好句,以便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此外教学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同伴间交流,扩大书源。“你有一本书,我有一本书,大家相互交换阅读就会有很多本书”。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从细节入手,搭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与阅读平台,例如教室里都贴着各种各样的名人名言,学习园地展示学生阅读的活动成果,包括古诗读后感、诗配画、手抄报、好文章书法等。利用开展“好书推荐”活动,根据制定的读书计划,发动学生每人购买几本书,组建班级图书角,实现班级学生书籍资源共享,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书籍阅读。鼓励学生开设自己的阅读专栏,每周抄上一段或一篇好文章,让学生读、悟、吟、背。使教室充满浓浓的书香气息,营造阅读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让有效阅读方法为“自觉阅读”提功效 
  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大量的课外阅读是积累的过程。积累需要长期努力,非一蹴而就之事。大量的阅读实践,可以锻炼学生对语言的直觉领悟能力,即帮助他们形成敏锐的语感。学生碰到喜欢的文字,会反复玩味,体会,揣摩,这是语感形成的重要的途径。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阅读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前判别书的不同种类,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阅读目的。
其次,为学生阅读过程中提供阅读方法,如以点带面法、分类阅读法、迁移法、角色体验法等,为学生的认知、理解、吸收和鉴赏阅读架设桥梁;即时和学生讨论学生读书日志上记载的最近读的书,确定学生是否真的进行了阅读,阅读时有什么收获,遇到了什么困难;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阅读书目、阅读时间管理、阅读态度等情况。
最后,展示阅读效果,学生可以提供阅读日志中自己记录的阅读的时间、进度或感悟,此外书中人物竞猜、书中情节描述、科学现象释疑、情景表演猜历史事件、讲故事等形式都可以成为评价学生是否阅读以及阅读面宽窄的有效形式。这样为其积极主动阅读架设桥梁,激发强烈的动机,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同时,蓄积起新一轮的读书热情与经验,使其持之以恒。
结语
总之,“阅读自觉”也是一种自觉阅读,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喜欢阅读,主动阅读,能够在每日阅读中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懂得如何去阅读,在阅读中汲取养分,吸收精华,学会成长,这些就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落实阅读教学所需要坚持的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古丽娜尔·阿不力来.基础汉语教学之我见[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7.(02). 
[2]梁云.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