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作 者:蔡竹华
(隆安华侨管理区幼儿园,广西 南宁 532704)
大
中
小
摘 要:运用区域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是当前幼儿教育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如何开展这项教育活动,文章就从目标的制定、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模式的创新、制度和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培养和提高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活动;交往合作能力;实践研究
一、引言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与集体教育相互补的个性化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对幼儿教育提出的新的教育要求,也是一类先进而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对幼儿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合作交往、应用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而区域活动中的游戏则是最好的教学载体。通过游戏教师可以教会幼儿如何与他人产生交流、如何让幼儿遵循一定的规则,让幼儿慢慢树立起合作交往意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存和发展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二、制定目标,指导合作
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应该综合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活动特点,合理规划区域活动的范围,或者结合幼儿的提议并鼓励幼儿进行参与,大家共同进行设置区域活动角,将各种活动分类组织,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教育功能和自己的教育目标,教师根据这些功能和目标进行指导合作。比如手工角,可以彼此分享画笔、彩纸、剪刀等材料,或者自己一个人无法完成,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寻找合作伙伴一起完成;阅读角,对于一本幼儿都喜欢的图书,他们都想占为己有,这时教师要做出指导,告诉幼儿:可以和小伙伴共同分享,一起读,或者要求想读这本书的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共同完成阅读环节;益智区玩拼图,幼儿一个可以找图片、一个去拼图。如此让幼儿亲自参与其中,并在教师适时的引导和支持下亲自感受和体验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
三、提供材料,激发欲望
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来源于对材料的兴趣。因此区域活动中的材料选择、投放和使用都要符合幼儿的贴点,不仅色彩要鲜艳,形状和功能也要有所不同,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像拼图、积木等类型的材料,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让幼儿进行有序排列,幼儿就会加以观察、思考,然后动手,或许通过想象力,找出不同的拼接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图形,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并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而是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互相帮助才能完成。或者用一个主题来引导幼儿学会合作交流:制作一幅立体的滑梯图画。在构建中会用到拼图的卡片、滑梯的原型等,教师就可以将绘画区域、手工区域、娱乐区域等结合起来,并让幼儿进行分组,一部分幼儿负责观察、材料的选择,一部分负责制作,然后在组合成一个整体,滑梯就造好了。有些幼儿还会突发奇想,在滑梯成品上再添加一些其他的元素,比如加个小扶手、拱形等,让滑梯看起来更漂亮。如此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锻炼的不仅是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也间接的激发了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
四、创设情境,促进合作
合作是需要双方或者多方协调一致、共同的行为。而幼儿在游戏中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并且很难关注到其他的情感,因此幼儿的情感认知是直接而单向的。这时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引导幼儿产生强烈的交往意识,掌握交往方法和技能,让自己的“想”变成具体的“做”。
教师在区域中投放“垒高王”游戏,幼儿看见它就会想与“垒高王”对擂,但在经历过多次的实践之后幼儿会发现自己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完成的,这时他就产生了强烈的合作意识,开始与其他的小朋友交流,表达自己的合作需求,然后一起进行游戏中,一个负责稳定“地基”,一个开始网上垒高,自然最后产生了良好地合作效果:垒高胜利。这就说明了创设的情境发挥出了它所具有的暗示作用。
五、制定规则,提供保障
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对每个活动区域、活动项目都要制定出相应的规则,不仅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维持良好地活动秩序,也利于幼儿形成合作习惯及个人行为。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脱离出“教师”这个角色,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让幼儿能在相对和谐、平等的规则环境中产生自觉性,营造合作氛围,强化幼儿合作的观念和行为。
玩滑梯是幼儿较为喜爱的一项活动,教师在最开始的时候会告诉幼儿正确的玩耍顺序,但有些幼儿并不遵守,有的在滑梯口往上爬,有的在滑梯上相互打闹、争抢等,既阻碍了其他幼儿的正常玩耍,也会引起一些安全事故。这时教师就要重新思考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将自己扮演成幼儿,按照不正当的顺序玩耍,“不小心”掉了下来或者碰了一下等,让自己处于“事故”状态,让幼儿知道这样做的危害,然后再用正确的方式演示一遍玩耍过程,以此提醒和暗示幼儿,让他们明白:大家一起合作,才会玩得开心。
六、注重评价,体验快乐
幼儿都希望自己在教师的眼中是受喜欢的孩子,那么教师就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微笑,给予幼儿表扬和鼓励,让幼儿在温暖的笑容、亲切的话语中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如上所讲的制作滑梯立体图形的例子中,幼儿通过合作,完成的作品或许不完美,但教师要夸奖他们,或者向他们微笑、竖个大拇指、在班级荣誉栏里给每个参与的小朋友贴上一个小红花,这都是对幼儿的一种无形的鼓励,幼儿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现合作的乐趣,才能让幼儿产生合作交流的积极性。而对于其他幼儿没有顺利的完成合作,教师也要给他们微笑,及时的引导和鼓励,从而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而是满怀期待着下次的合作。
七、结语
区域活动教育模式是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的,也贯彻落实了现代科学的教育方针。因此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区域活动,采取各种措施来帮助幼儿树立起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合作交流行为,提高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冬辉《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同伴间合作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分析》.
[2]张理琴《在区域互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3]钟结华《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