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一门时间的艺术,一门“直指人心”的艺术,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的作用,是人们通过对其欣赏,受其熏陶而达到的。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的聆听者是同时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他一方面品评音乐,一方面欣赏音乐……因为作曲家为了谱写自己的乐曲,也必须进出于自己的乐曲,时而为它所陶醉,时而又能对它进行冷静的批评。”本文试谈在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要倡导创造性地教学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造性。教师的创造性在于他的教学方法的创新。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人为本”讲究学生的“参与”和“创造”,课堂气氛讲究一个“动”字。这就要求教师解放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学习读谱知识,认识五线谱时,可给学生编儿歌来学习:“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就这样让学生边唱谱边在手上找出各音的位置,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有时为了增加趣味性还可以设置认谱和唱谱游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手舞足蹈。
二、理解音乐要素作用,促进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音乐艺术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是通过音的速度、强弱、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表达的。旋律平稳、速度缓慢、形象鲜明、节奏富于民族特色等,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不同,表现的音乐效果也不同。节奏的变化使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差异,节奏缓慢时心情平和或沉重压抑,节奏鲜明则情绪高涨、激动。所以说节奏的快慢也会使人心理产生变化,情感体验不相一致。我们在教学中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去体会,使他们理解,促进他们的情感体验。对于学生音乐素质的练习:如气息、音高、节奏的训练,一定要持之以恒。当然一开始,要想让学生牢固的树立音高的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教师反复地弹奏音阶,学生跟琴模唱。只有在不厌其烦的听、唱活动中,学生才能慢慢树立音高的概念。当然具体的操作可以多样化,如采取男女生分组唱,或是请同学单个来模唱,必要的情况下,也可采取单个过关的形式。只有我们老师自己重视和带动,才能够使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成长。
三、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愿望,教师应启迪和引导他们在音乐天地里展现他们的才华。通过聆听音乐和歌唱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表现音乐。歌曲《大海啊,故乡》欣赏完后,让学生进行歌唱艺术的实践,有三位学生进行了独唱,六名女生、八名男生进行了小组唱。女生齐唱一、二乐句,男生齐唱三、四乐句,五、六乐句男女生齐唱。这样的设计很有创意,不但使学生的演唱进行了实践与展示,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教室变为舞台,让他们在这小小的天地里展现自己的愿望。
四、是重视学生体验的过程性
体验是在过程中实现的,没有过程就谈不到体验,尤其是音乐情感体验。由于音乐一方面是音响的时间艺术,另一方面又是音响的情感艺术,即情感蕴含在音响的时间流动中,没有时间流动过程,音乐中的情感便无从释放。学生在昕赏、表现、游戏、律动、创造活动等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接触音乐的同时便接触到音乐表达的情感,学习音乐的过程便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作品释放的情感碰撞,在音响的流动中,在主客体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吸收、融合、升华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使音乐释放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振,使音乐的乐思在每一个学生头脑中奔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注意这样几个方面,多倾听、多感受、多思考、多积累。凡听过北京特级音乐教师李存的《黄河》欣赏教学的人,无不切身感到这40分钟背后浓缩着教师几十年的审美心理积淀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他简短的语言提示,能够迅速将学生带人一个思绪奔腾、遐想万千的情感世界,其感人的艺术魅力激励着所有在场的人。这里没有“教参”的痕迹,有的只是教师从音响到总谱的理解与亲身体验,这里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有的只是浑然一体的作品风格与人格魅力,这里没有牵强的即兴发挥,有的只是充盈着教室的激情。师生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时光,共同经历了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这一“过程”将被学生记忆终生这一“体验”将永驻学生心灵。
五、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高中音乐教材为学生提供的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艺术精品,对于教育学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相对来说学生平时接触的不多,如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都是十八、十九世纪的音乐,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进行精心的安排,努力拉近教学内容与时代的距离,比如,在欣赏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时,我运用了音乐欣赏法,可以先从田震的歌曲《干杯吧,朋友!》入手,这首歌曲是前几年市面上非常流行的歌曲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通俗易懂。听完这首歌曲后,让学生体会出其中所表达的含义是对即将远行朋友的一种依依不舍之情,之后,设问古代人是如何表达送别时情感的。从而自然地引出了欣赏重点《阳关三叠》。此后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出这两首歌曲虽然思想内容相近,但由于时代背景不同而风格迥异。采取这种授课方式,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欣赏过程中我运用了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即讲授法、谈话法和学生讨论法进行课堂教学及引导。比如,音乐鉴赏中《流行风》这一课的赏析,学生平时接触到的都是流行歌曲,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去认识通俗音乐和流行歌曲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现象应该是要把握的重点,所以在这一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主题真挚的情感——亲情,伴随着优美熟悉的歌曲《懂你》导入了本课的主题,又一首经典老歌《酒干倘卖无》打动了学生的心灵,而这首歌中的故事也让学生感叹着人间的挚爱亲情,最后的高潮是那首韩红的《天亮了》,那伟大的父爱和母爱所爆发出的力量,震撼了学生的心,让我惊讶的是孩子们的情感迸发是如此的强烈,当音乐缓缓响起时,学生的眼眶红了,好多的学生是泪流满面的聆听完作品,不但真正欣赏了音乐作品,而且还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德育教育,我想这是其它课程所达不到的效果。
总之,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充分挖掘校园内有效开展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音乐教育因素,给他们以乐的感觉、美的感受,培养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让学生的音乐天赋从小就显露出来,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驰骋,真正达到“培养人”的目的,提高音乐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