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公共事务参与意识的培养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公共事务参与意识的培养

作 者:孔伶俐 冯 丽 (河南省济源市沁园中学,河南 济源 459000)

 摘   要:公共参与意识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意义,提出了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公共事务参与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道德与法治;公共参与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目的的设计情境,把学生引入到相关的情境中,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刺激学生积极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法治意识教育及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社会培养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现在大部分中学生公共参与意识薄弱,不关注社会事件对自身和社会的影响。因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用法治思维方式方法处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逐渐养成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为里面包含一些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因此有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比较枯燥乏味,在学习时只要把理论知识背诵下来就可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是否能学好道德与法治理论课。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就是利用身边或者社会上发生过后一些事例,引导学生模仿特定的情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现在的初中生不愿意听教师说教,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单纯说教容易引起他们的烦感。如果在教学中把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公共事务参与意识的培养策略
1.生活情境再现培养学生公共事物参与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给学生创设生活导,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了解案例,认真分析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如在进行《做情绪的主人》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情境,由于迷恋游戏对父母不理不睬,在学校不与其他同学交流,父母不让玩游戏对其大打出手。让学生对这些学生的行为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事件背后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由于案例发生的学生身边,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因而学生很感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讨论中。通过讨论他们就会认识到整日沉迷网络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在生活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给他人,更不能发泄到他人身上。通过社会的热点事件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公共参与意识,达到培养学生公共事物参与意识的培养。
2.角色情境表演培养学生公共事物参与意识
进入角色和扮演角色是情境教学法的两种表演方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情境表演的方法让学生走入角色,进一步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如在进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制社会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选举人和候选人。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再如在进行《法律为我们护航》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分别扮演小王、小王父母及其他角色。通过小王父母经常让村里人到家里打麻将,如果有时人手不够还让小王搭把手,导致小王因为打麻将而无心学习使得学习成绩迅速下降的事件。通过事件提出小王父母有什么错,如何解决,在家庭中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到交流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这样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公共事物的参与意识。
3.图片情境再现培养学生公共事物的参与意识
图片情境再现就利用图片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形象化,利用生动直观的图片或者动画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可以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在课下提前收集到的时政热点新闻利用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其他同学。利用图片再现当时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他们公共事物参与意识的提高。如在进行《生命的思考》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收集热点话题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在课上把收集到的内容以图片再现的形式展示给他人。如有的学生收集到了产妇跳楼自杀的图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事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生命只有一次,要学会珍惜生命。利用图片再现社会热点事件的情境,来培养学生关注热点新闻的习惯,并引导他们发表对社会现象的看法,来培养学生的公共事物的参与意识。
结语
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素养,使之发展成为具有良好公共素养的守法公民,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的优势,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公共事物参与意识,促进他们公共参与能力和公共参与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单锦仪.浅谈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培育农村初中生公共参与素养[J].赤子,2018,(2):244.
[2]曾玲丽.情境教学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与运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6):199.
[3] 王丹青.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转变角色进行情境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48):116.
[4] 熊发萍.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2):171.
[5]李晓芸.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与思考[J].读与写,2018,15(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