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共享单车对大学生出行的影响——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

共享单车对大学生出行的影响——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

作 者:刘 芸 李雅微 (江西财经大学 330013)

 江西财经大学第十三届学生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共享单车影响下的大学生出行行为变化与机制研究——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
课题编号:xskt18051
 
摘   要: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产物,自2014年诞生以来就一直是热门话题,但目前大多数研究都局限于其发展现状及对策、盈利模式、有关法律制度及监管措施,很少研究其对出行行为产生的影响及机制。本文以江西财经大学样本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从出行时段、出行频率以及使用或不使用共享单车的原因三方面分析共享单车对大学生出行行为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共享经济;共享单车;大学生;出行行为;影响变化
1、引言
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从之前的步行、公共自行车、公交、地铁,到摩拜单车和 ofo 单车的盛行,共享单车得到了政府和市民的推崇,开始广泛的融入人们的生活。自2014年无桩共享单车诞生,共享单车这个概念一度变得异常火热,成为解决人们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但是万万没想到,就是当时人们趋之若鹜的共享单车,竟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寒冬。随着酷骑、小蓝、小鸣等一系列单车品牌纷纷倒闭,数百万用户押金被套,不光如此,单车坟场、车垫扎针、被上私锁、拥堵站点、撕毁二维码、骑行事故等等诸多问题。目前共享单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发展现状及对策、盈利模式、有关法律制度及监管措施,很少涉及到对人们出行方式产生的影响。
大学生对新鲜事物一般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理,也非常愿意尝试新的东西。共享单车问世之后,大学生成为共享单车使用的主力军,高校市场也自然而然成为各大单车品牌竞争的主市场。ofo和摩拜等众多单车品牌为了抢占高校市场都争先推出在校大学生免押金政策。江西财经大学位于江西省会南昌,是共享单车投放的主要区域之一,因此以江西财经大学作为样本是可取的。本文以江西财经大学样本为例,通过前后两次的数据收集,通过比对共享单车流行时期与衰落时期大学生的出行方式、出行时段、出行频率等来分析共享单车对大学生出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在共享单车出现问题后对人们出行方面产生的影响的相关研究目前还比较少,故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2、数据收集
此次问卷调查的意图是在共享单车出现问题前后对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的出行行为进行调查及数据分析,以此来说明共享单车对大学生出行行为的影响。此次调查共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在2018年8月份在共享单车较为流行的时候对大学生出行行为的数据收集,后期是在2019年1月份在共享单车巨头之一的ofo出现押金难退这一严重问题时对大学生出行行为的数据收集。问卷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的调查,第二部分针对大学生的出行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第三部分为大学生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第四部分为大学生对共享单车是否影响其出行方式做出定性评价。前期数据共收集到79份有效问卷,从调查对象性别来看,其中男性34名,占比43%,女性45名,占比57%;后期数据共收集到96份有效问卷,从调查对象来看,其中男性43名,占比45%,女性53名,占比55%。从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来看,前后两次都基本符合江西财经大学的男女比例。
3、数据分析
我们在问卷中两次都要求调查对象对共享单车是否对大学生的出行方式存在较大影响做出定性评价。在前期,有57%的大学生认为共享单车的出现和流行对大学生的出行方式及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后期,共享单车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有64%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的现状对其出行方式及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大学生的出行方式受着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共享单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对大学生的出行方式存在着影响,也就是说,共享单车的兴衰是影响大学生出行方式的一个因素。
3.1 出行方式选择情况分析
针对大学生出行方式的选择,在前期收集的数据中,当出行距离在一公里以内的,步行还是多数人的第一选择,占比52.6%;共享单车紧随其后,占比27.4%;公交占比13.3%。而在后期收集的数据中,步行仍然是大家的首选,占比51.2%;共享单车占比19.1%;公交占比13.5%;共享电动车10%。从数据来看,当出行距离在一公里以内时,大学生的出行方式首选是步行。同时无论是否受到共享单车押金难退问题的影响,共享单车还是大学生出行方式的第二选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共享单车出行的比例明显下降了,一方面是出现共享单车押金难退及一系列不良事件,影响到大学生对共享单车的使用;同时在后期共享电动车逐渐出现在校园附近,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出行方式的新选择。
3.2 共享单车使用频率情况分析
针对使用共享单车的出行频率情况,在前期收集的数据中——也就是共享单车较为流行的时候,共享单车的使用频率为一月大约2-3次占比是39.3%,几乎不骑占比27.8%,一月4-5次占比14%,每周2-3次占比14%;而在后期收集的数据中——也就是共享单车出现问题后,共享单车的使用频率为几乎不骑的占比达到了53.1%,一月大约2-3次占比34.4%,一月4-5次占比7.3%。从数据分析中来看,在共享单车出现问题后,几乎不骑的比例显著上升,从27.8%到53.1%。同时部分大学生在共享单车较为流行时候的使用频率是每周2-3次,但在后期,使用频率为每周2-3的占比只有3%,这一比例的下降也说明了共享单车出现问题后对共享单车的使用频率有着明显的影响。
3.3 共享单车使用时段分析
针对共享单车使用时段,以两个小时以一分界点,在前期收集的数据中,16:00-18:00占比41.7%,18:00-20:00占比34.2%,14:00-16:00占比27.8%;而在后期收集的数据中,16:00-18:00和10:00-12:00各占比29.2%,14:00-16:00占比2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使用共享单车的时段都在下午,这也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尤其是16:00-18:00这个时段,一般都是大学生出行的黄金时段。16:00-18:00这个时段在前后两次的数据中都是最常使用共享单车出行的时段,原因是大学生一般选择在该时段出去逛街吃饭。
3.4 使用或不使用共享单车原因分析
在共享单车较为流行时,利用深度访谈法来收集大学生使用共享单车的原因,后续进行数据的整理汇总,得到相关数据,其中灵活性高这一原因占比25.4%,节省交通成本这一原因占比22%,低碳环保这一原因占比18%,可达性好这一原因占比17.1%,锻炼身体这一原因占比12.7%。而在共享单车出现押金难退等一系列问题后,也通过了深度访谈法来收集大学生不使用共享单车的原因,得到了相关数据,其中天气原因不使用共享单车占比23.9%,押金问题这一原因占比21.6%,附近找不到共享单车占比21.2%,车辆性能不好占比11.4%。通过数据可以了解到共享单车的优势体现在灵活性高、节省交通成本、低碳环保以及可达性好;但同时也存在受天气影响大、押金问题、共享单车"禁投令"及车辆性能不行等劣势。
4、总结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共享单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后,使用共享单车作为出行方式的占比明显减少,同时几乎不使用共享单车的占比也明显增加,所以共享单车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的确深深影响了大学生的出行。虽说共享单车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根据调查显示,共享单车仍然会是大多数大学生出行百里内的重要出行选择方式。因此,通过共享单车前后对大学生出行方式影响的研究,政府、共享单车行业应与高校共同努力,提出相应解决措施,造福广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怡苏."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模式的研究——以共享单车为例[J]. 当代经济,2017( 17) :140 -141.
[2]张景乐. 共享经济中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中外企业家,2017( 23) : 108 - 109.
[3]朱萍,朱亚成,王坤. 中国城市共享单车发展的价值、困境与出路[J]. 中国集体经济,2017( 26) : 1 - 2.
[4]蒋梦帆, 朱查松, & 刘健枭. (2017). 共享单车影响下的居民出行行为研究——以厦门市思明区为例. 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