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生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也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人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的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的学习。试想一下:素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兴趣、热情,哪来思维碰撞火花,谈何发展和创新呢?只有顺应学生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此粗浅地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一、以教具为媒,吸引注意力
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但学生上课有时不认真听讲,总爱嘀嘀咕咕,这样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甚至破坏正常的课堂秩序。
为了改变上述状态,课堂教学,教具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好帮手。合理地运用教具,不仅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教具的新颖独特也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的快乐中去,从而杜绝嘀咕的现象。因此我经常会采用直观恰当的图形、图示、语言,借助媒体等工具,使学生们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通过动脑、动手、动眼、动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平行线的性质》时,可以利用教具来引导出本节课的重点;还有在教《认识图形》这一节时,我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图形模具,这样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另外在教《平面镶嵌》这节时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哪些正多边形可以进行镶嵌,哪些正多边形不可以进行镶嵌,我为这节课准备了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模具,并发放到每一桌学生的手中,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具的充分运用,可以让学生直观感知、动手操作所学知识,使新知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所以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巧妙利用教具的手段,不仅可以让嘀咕的学生的心重新回到课堂,还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快乐!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他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三、要提高数学科教学质量,必须努力创设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
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热情的重要手段。在对情境的作用达成共识的今天,创设有效的情境便成了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使之产生新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碰撞,达到其认识冲突的临界点,从而产生一种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现为一种渴求解决的情绪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探索学习。
例如:《图形的旋转》一课,涉及到旋转三要素的介绍。我是这样创设情境:问:上体育时,体育老师教大家做“向左转”、“向右转”这两个动作没有?学生回答:“教了”“下面请体育委员上讲台喊口令,我来做,大家认真看”当体育委员喊口令向左转的时候,我故意做动作不到位。“哪一位同学来说说,我的每一个动作错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⒈旋转方向错⒉旋转角度错⒊旋转中心错。”如果你是教练,你怎样介绍向左转,这说明旋转后的位置由哪些因素决定?我们平时说的“向左转”是否严密?这样旋转三要素不就清清楚楚了吗?这样引课,教师首先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建构。从此案例可以看出,通过教师创设情境,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活动,学生始终保持着发现、创造的兴趣,比较完整深刻的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理解旋转三要素。
四、课堂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教学方法
由于不同的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都不一样,因此,仅靠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通过摸索我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即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各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时,按照上述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且要求每组的小组长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组员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最后,我还会对小老师们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刚开始时,学生们个个都比较胆小,没有人愿意上讲台去讲。
但是当他们后来发现自己的讲课获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肯定时,都变得喜欢上讲台,争着上讲台讲课了,他们真正成了数学课堂的"主人翁"。看到学生们有这样的转变,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很有成就感。
总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初中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智力的发展,还应该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更应该重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