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乡村学校如何实现“垃圾不落地”
作 者:刘远明
(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第五小学 516000)
大
中
小
摘 要:要使“垃圾不落地”成为乡村学校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须做到宣传教育切实有效,采取措施恰当得力,还要培养学生自觉自律。只要全体师生团结一心,持之以恒,“垃圾不落地”终究能实现。 关键词:宣传教育切实有效;采取措施恰当得力;自觉自律
在乡村学校,自从宣传和实行“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以来,校园是变得更加干净、美丽了,但是有些不起眼的地方,或是学生聚会、活动过的地方,或多或少就会出现纸屑、食品袋、水瓶、冰棍之类的垃圾。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
乡村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广大农民有淳朴、善良、勤劳、忍耐、不畏艰苦困难等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好品质;同时广大农民由于生活的随意性和认识不够充分,存在某些不良习惯。走进农村生活,你会看到有些家长或村民边嗑瓜子边往地上扔瓜子壳、边吃食物边随手扔食品袋、抽烟后烟头随手往地上扔等不良习惯;甚至整袋垃圾走出家门在不起眼的任何地方随手就扔,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给周围环境和小一辈带来不良影响。农村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受家长、邻居大人们的不良习惯影响,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在孩子们思想中根深蒂固,就比较难改正,就会有随手扔垃圾的不良习惯。
在乡村学校,要真正实现“垃圾不落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必须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攻关,任重而道远。要使“垃圾不落地”成为学生的自觉的行为习惯,须做到宣传教育切实有效,采取措施恰当得力,还要培养学生自觉自律。
一、宣传教育切实有效
学校要充分利用横幅、标语、电子屏幕、板报橱窗、广播室、走廊文化、校讯通、国旗下的讲话、给家长一封信、主题班会、品德课等全方位常态化大力宣传“垃圾不落地”的内容。
(一)学校要在醒目的位置上挂上“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等横幅标语,并把横幅标语内容在校门电子屏幕上定时显示;学校要有固定的板报橱窗宣传“垃圾不落地”,并定期更新;学校要在广播室定时播放“垃圾不落地”的提醒,宣讲“垃圾不落地”的做法;学校要在走廊、墙壁悬挂“垃圾也有家,不让垃圾走错家”、“不随手扔垃圾”等牌匾;学校要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定期以“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为主题进行演讲;学校要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校讯通宣传和提醒“垃圾进桶,远离污染”。
(二)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品德课、班会课、主题班会教育每一个学生高度认识垃圾不落地的重要性,把“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的认识提高到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确保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层次;强调每一个个体对实现垃圾不落地的重要性和主要作用;在特定阶段,班主任甚至要每天教育和提醒学生做到“垃圾不落地”、“垃圾进桶”。
(三)各科任教师或带队教师要在学生离开课室、功能室、活动场所前,提醒学生整理场室,把垃圾带走,放到指定的垃圾桶,确保学生学习和活动过的地方整洁美丽,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垃圾不落地、垃圾进桶的好习惯。
二、采取措施恰当得力
有效的宣传教育营造了“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的氛围,要确保学生做到垃圾不落地,还要有恰当得力的措施来保障实现垃圾不落地。
(一)拟定计划并严格执行。学校、班级、个人要拟定好 “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的详细计划,确定实现垃圾不落地的目标和具体做法,全体师生要严格按照计划持之以恒执行,不得懈怠。
(二)加强监管。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成立卫生监督小组,值日教师和少先队大队部卫生监督员一起,每天课前、课间、放学在全校范围进行巡视监督,检查垃圾不落地实行情况,作好记录,并及时总结存档,作为班级和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每个班级应设有卫生监督员每天巡视监督本班垃圾不落地实行情况,并及时向老师反映。班级之间、小组之间、学生个人之间要互相监督,发现有乱扔、乱涂乱画等现象及时向老师、卫生监督员反映。
(三)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学校对“垃圾不落地”执行得好的集体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以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为下一步的成长提供前进的动力,树立榜样。对那些屡次提醒都不改的集体或个人给予适当的惩罚,以警示和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知道为什么不能那样做,那样做有什么后果,做错了事必须承担不良后果。当然,奖励与惩罚是手段和方法,但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我手”的好孩子。
三、培养学生自觉自律
不管是有效的宣传教育还是得当的保障措施都是为了培养孩子自觉自律的好习惯,自觉做到“垃圾不落地,垃圾进桶”。自觉,就是发自内心的自愿,自己认识到应该垃圾不落地,并心甘情愿地做到垃圾进桶。自律,就是对自我的约束,自觉遵守垃圾不落地的各项规章制度,这种约束没有外力的作用,完全发自内心。学校要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孩子自觉自律地做到“垃圾不落地,垃圾进桶”。
在乡村学校,只要全体师生团结一心,持之以恒,严格执行,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宣传教育力度的不断加强,各项措施的不断完善,孩子们自觉自律能力的不断提高,“垃圾不落地”终究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城市实行垃圾不落地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