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诗词文化:一道亟需重塑的艺苑风景

诗词文化:一道亟需重塑的艺苑风景

作 者:殷 勤 (海南省东方市第四小学 572600)

 摘   要: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意境优美的诗词,篇章虽短,意境却大,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以小学古诗词教学切入点,谈一谈古诗词这道亟需重塑的艺苑风景应该如何发展。

关键词:诗词教学;传承文化;小学教学
前言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些古诗要么抒发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思,要么表现一种奇妙的美景,无论哪一种诗境,都能让我们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意境。这些诗词就像从远古流传下来的一条河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中国的古诗词如同一座丰碑,彰显了一个民族浑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小学语文课本展示了将近70篇优秀诗文,均为古代各个时期的名家名篇,字字珠玑,是百读不厌的经典之作。但是学习古诗词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要让学生喜欢古诗词,背诵古诗词,尽可能多地储备些“珠宝”呢?这也是笔者下文所要探讨的重要内容。
1、古诗词教学的困境
1.1 机械的翻译破坏了古诗词的美感
在课堂上对诗词进行简单的一问一答,对诗词意境会造成破坏,有些教师将词句分裂开,对单个词语进行造词组装,破坏了原有的美感,也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难以深入体会。尤其是涉及人物典故等值得深究的用词,更需联系历史背景,从中找到借古托今的情感波澜。但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注重古诗词的美感,更多的是在以学生是否理解了古诗词的意思。我们不反对古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读懂诗意,但是我们更希望在读懂诗意的前提下能够尊重古诗词的美。
1.2 面面俱到的解释脱离了古诗词的根本
一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处于成绩的考量大多数都会选择让同学们进行全文背诵。因而在初学文章时,老师会急于对全文进行现代文翻译,之后是单点的背诵、默写,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课堂的重点难以准确把握,进而产生抵触心理。教学古诗词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通过古诗词学习,既能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对学生进行品格塑造,促进人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是给学生面面俱到的解释,而应该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教学《泊船瓜洲》一文的时候,我们除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所传达的思想情感,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思索文章哪些字词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如何解读这些字词。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和“绿”,可否换成其他的,为什么?对于此类诗文,不用逐字逐句、面面俱到的翻译,诗词本就用词精炼、形象易懂,抓出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生自然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文本。
2、重塑小学艺苑风景
面对僵化死板的教学情况,如何在课堂上活跃学生思维,贯通与逝去诗人的情感,浸入并享受到诗词文化的魅力是教师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重视并引导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在学习过程中渐入诗境,主动积极地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者,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时期感悟到古典文化的魅力是极为必要的措施。
2.1 重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情境,激活小学生古诗词兴趣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写的就是画中的景,物、人;画画的就是诗词中所写的故事。当你只是单纯的抱着书本,给学生高谈阔论古诗词时,哪怕你讲的口干舌燥,学生也未必真的“领情”。很多学生依然不会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兴趣,教学仍然是无效的,古诗词教学的育人价值仍然没法真正体现。对此,笔者以为我们如果换种思路教学,重塑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古诗词教学,可能效果完全不同。对此,笔者就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构建诗画意境,让学生先赏画,再学诗。
如在学《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时,学生很难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但是我们借用多媒体教学,则会事半功倍。播放一段早春二月万物复苏的自然之景,以及儿童放学归来的欢乐图片。不仅古诗字里行间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透出来了,诗人的情感也凸显了出来。我们的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出诗的意境,通过视觉辅助,这个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同时,美丽的画面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在对古诗的背景准备中,可以从历史的时间轴上进行时间的梳理,还可以进行同类型诗人的横向对比,同类型的诗人可以是相处朝代上的一致,或者是对同一景观的相同感叹。虽然人的情感具有主观性,但是在喜怒哀乐悲上,人类具有相似的七情六欲,表达的情感总会产生共鸣,这也是为什么古诗古文在如今也会被人们传诵的一大原因,人们不禁沉醉于古人造词遣句的匠心独运,在情感的宣泄和表达上也存在着高度认同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生活背景出发,理解古诗词传递的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比如都是唐代诗人的诗,李白的诗和杜甫的诗;王维的诗和王昌龄的诗就有着千差万别的情感。这是源于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杜甫则生与安史之乱时期,王维喜好写山水,擅长诗词书画,而王昌龄则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誓有报国之志。不同时期造就了不同风格的诗人以及诗词,不同经历也会造就不同诗人、不同诗词。只要我们引导学生了解了作者的生活背景,学生自然能够快速的解读文本,理解文本情感。
2.3 深化诗词理解、拓宽诗词传承,构建古诗词艺苑环境
文化的魅力在于“润物无声”,诵读古诗文应当成为校园里的常规存在,为此,教师需要发动群体的力量,进行诵读氛围的熏染。常见的工作有:在走廊处长贴诗文的创作背景和手绘插图;在校园中播放古诗的诵读广播,让墨香在校园浸染文化氛围;在上课前的预备时间进行古诗词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抑扬顿挫;以及在睡前进行古文经典选段的品味;推荐热门的文化节目当作文化知识的延申和休闲的放松,如《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既可以提高碎片化的时间利用效率,又可以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日益精进,学生只有做到耳熟能详,铭记于心,才能进一步酝酿诗意,穿越几千年的风沙,达到与古人对话的程度。
小结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为今后学习古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把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一代一代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诗词深远的意境,浩渺的情感,活灵活现的表达技巧和高度概括性的人文内涵,都是当今社会进行文化滋养的沃土,也是一道亟须重塑的艺苑风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者,我们当引领小学生学习古诗词,为其播下古诗词学习的种子,重塑诗词魅力,让诗词永久流传。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J]. 谭慧.成才之路.2011(30).
[2]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 黎醒民.课程教育研究.2018(39).
[3]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J]. 张敏.西部素质教育.2018(01).
[4]浅谈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 张丽娟.学周刊. 2018(19).
[5]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J]. 陈佩君.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