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以“微”促教,以“微”促学——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的实践

以“微”促教,以“微”促学——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的实践

作 者:苏晓玲 (惠州市第一小学白鹭湖分校,广东 516000)

 摘   要:巧用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利用其短小、灵活、生动等特点,攻破教学中知识的重难点和要点,使学生更容易更便捷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借微课设计和制作过程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课堂;学习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微课作为一种灵活、轻松、高效的教学方式如今不断积极突围,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既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又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微课设计探讨,促教研活动之效
微课是对某一知识点或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的,因此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深刻地研究。
在一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活动——《动物儿歌》中,课堂的教学重难点是“形声字”,两节课以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浅出地形声字的声旁、形旁、意义等知识通过微课进行教学。不同的是,一个选择的课中某一环节加入微课设计,一个选择在课堂总结时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巩固。无论是放在哪一环节,都充分体现了微课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积极意义。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充分展现了微课方便、灵活、有效的特点,非常适合教研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活动的开展。因此教研活动中也便于大家集思广益,实实在在分析问题,着力将微课带进小学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妙笔生花”也让教师在研讨、交流中,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得以提高,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夯实基础。
二、微课知识梳理,促教师积累之量
微课制作需要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学习和运用相关的微课制作软件是必要的,如:“PowerPoint”(PPT制作)、“喀秋莎”(微课制作软件CamtasiaStudio)、“爱剪辑”(视频剪切器)等等,熟练掌握并运用。其次,微课所讲授的知识点,需要收集与整理,确保知识点的正确性和全面性,迅速积累经验的过程。
如制作微课《句型转换——双重否定句改陈述句》,设计者要明确什么是“双重否定句”——是指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对双重否定句有准确的定位;其次,设计者要明确双重否定含有“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表示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接着要整理出双重否定句改陈述句转换方法: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 “必须”、 “肯定”、“当然”、“一定”或“只好”等词。微课最后往往要配合习题让学生将知识点巩固学习,必须要求设计者对习题的答案准确判断。这一系列过程,无疑是让制作者将知识点一再地汇总与延伸,也是一个成长过程,
微课制作还需要设计者根据所教授的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情况,将教学任务与教学资源巧妙整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为调整重设计。在这过程中教师无形中也得到了成长。经过经验的积累与时间的沉淀,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模式,从而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微课激趣点拨,促学生求学之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微课结合信息技术技巧特效,制作出生动,活泼、色彩与内容匹配的动画,再加上前后编辑片头片尾,就如一部简短的动画片。这样的教学形式,更大地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微课还可以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视频学习带给学生学习的愉悦。
以下是关于形近字的微课片段:
灵动的图片色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类的讲解。可见,语文课堂教学中巧设的运用微课,营造课堂教学中语文学习的快乐,攻破重点难点,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感受,引发学习的兴趣。它不仅能增强课堂上的趣味性,还能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深化感知,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四、微课强化巩固,促学生自学之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活动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加入微课使用,既能较好的满足学生个体需求,又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微课可以跳出课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不仅能在学校学习知识,在家还能利用微课进行自学,按需选择学习内容,达到查漏补缺和巩固知识点的作用。微课还可以重复播放,学生通过反复收看直至该知识点最大程度的掌握,播放速度和播放次数均可自行调整,学生回家以后,便可以进行复习巩固,边观看微课,边与家长共同学习探究。在家长的指导下,对这个知识点会掌握更牢固,使学生对省略号的认识、使用及其作用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又如,微课《学习场面描写——点面结合》写作方法指导,微课首先指出什么是“点面结合”以及“点面结合”的形式。
接着,举出两个简单或熟悉的片段作为例子,讲授“点”和“面”结合的不同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了解并掌握。  
           
最后,引出点面结合写作方法的好处,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习作练习。
微课末尾,我们还设计了温馨提示环节,加强“坐姿”和“握笔”的要求。
       
这种学习模式耗费的时间短,内容精炼,更容易帮助学生进行的语文自主、探究学习,因材施教得到真正实现。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把微型课更好的利用起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技能,丰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以“微”促教,以“微”促学,让“微课”成为我们的充电宝,让“微课”成为学生们的加油站。
参考文献
[1]吴莎莎《小学语文识字类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山东师范大学》 2015年.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