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作 者:张泽玉 (甘肃省礼县第一中学 742200)

 摘   要: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科目,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初中历史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重要组成模块,历史教师在授课期间应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构建完善的人格。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训;人文素养;渗透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人文素养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应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力度,使学生获取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属于培养人文素养的关键期,要求教师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的体现 
历史科目人文性较强,体现了其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意义。不同于实用性课程,历史虽然不能为学生提供某种实用型技术,但是历史属于社会的过去,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能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从而对其作出更科学的道德判断,历史对学生极富教育意义,能使学生学会如何从更客观的角度进行判断,如何评判个人价值,如何与他人合作等。历史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相比于传授的历史知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更重要,能使学生逐渐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学习借鉴历史人物的过程中,被其优秀品质所吸引,向他人学习,从而更好地融入于社会。因此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完善学生的人格。在素质教育环境中,要求教师在教学期间渗透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这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观念相符。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开拓个人视野,获取更丰富的判断经验,能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认识社会问题,从而提升其今后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仅学习专业知识虽然能获取一定的技能,但是难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道德评判能力,拥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其社会经验不丰富,具备渴望认识社会的特征,急需成年人的引导,历史课程能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历史教师在教学期间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结合历史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进程史,使初中生具备更崇高的人生追求。
二、将人文素养渗透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1.创设人文课堂环境,树立人文意识 
历史教师在教学语言运用上应兼顾艺术性,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对历史知识点的印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譬如在“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单元中,教师可以引用这样的语言“在西方列强的侵入下,中国这只猛狮渐渐沉睡,整个国家变得腐败,但是在资本主义元素的渗入中,中国的活力逐渐被唤醒。”当教师的教学语言充满艺术色彩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知道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意义,也能引导学生寻找旧生产关系与新生产关系间的关联点,从而渐渐理清我国资本主义发展脉络。历史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减少学术化色彩,为学生提供多样型的学习方式,包括小组探讨、辩论活动等,使学生在趣味性较强的课堂中积极思考,逐渐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又如在“中国近现代史”单元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当缺少禁烟运动时,鸦片战争还会不会出现?”“当中法战争一直持续时,社会会发生怎样的动荡”等。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活跃课堂氛围,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还可以引入“知识抢答”环节,在班级中划分小组,就小组的正确率进行打分,选出冠军小组,并且给予精神性、物质性奖励,学生在激烈的抢答中能锻炼其反映能力,也能使学生树立团队意识,从而构建更完善的人格。学生在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过程中能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仅依赖教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结合当地文化古迹现状,开展参观博物馆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本土化历史知识。譬如教师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本土的历史人文资料,包括著名人物生平、政治变迁等,并且梳理社会发展进程脉络,增强学生对本土历史的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围绕历史主题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在社会调研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当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其进行详细点评,使学生学习其他同伴的长处。
2.借助多媒体信息资源,弘扬人文精神 
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能提高历史课程教学效率。由于历史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难以基于历史背景来客观评价社会问题。初中生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思维虽处于抽象化阶段,但是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在问题理解上还缺乏深入性。因此教师借助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观看视频影像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历史问题,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譬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爆发”单元里,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几张PPT,就其总结出内容体系,并且运用丰富的影视材料讲述虎门销烟场景,从而使学生在生动地课程学习中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要求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因此历史教师应注重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使学生构建完善的人格,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使学校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程庆.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2):59-60.
[2]王靖其.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加强人文素养的研究[J].新课程,2017(8):22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