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 者:张 艳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折溪乡直溜小学 553400)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具体谈谈几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景,培养兴趣。结合课文内容可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讲小故事,说与课本有关的小笑话,分角色表演等。使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欲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学,主动地获取一些知识,教师再善于因势利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愉快地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 
  因此,学生是否有学习语文的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我想,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同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他人合作,与老师交流……如我在教《太阳》这一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4-7小节,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的?请用课文中关键词语来回答。我刚一说完,同学们,有的在高声朗读,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互相讨论,有的在边默读边思考,……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当在我交流反馈时,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出从太阳和动植物的关系、和我们人类生活的关系;和气象的关系;和预防疾病的关系。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说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但是,对那些差生的学习情况不容忽略,也要予以关爱,进行协调,对他们遇到的个别问题要进行个别解决,以此促进差生的学习进程,让全班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发展,都能分享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
        三、 抓住切入点,“删繁就简三秋树”
     “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教简单快乐的语文,抓住教学切入点是关键。
       1、教学目标简明具体。教学首先要确定合适的目标。目标要简明,如果目标过多,面面俱到,反而会心中无目标,一面都不到;目标制订不能空泛,要具体。如教学目标“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景物的,领会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就比 “学习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高尚的精神追求”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有利于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围绕目标达成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有利于教师的自我监控——目的达到了吗?没达到采取什么措施及时调控?
  2、教学切入简约集中。有效课堂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选好讲课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下面的例子就充分体现了教学切入点的简约集中:一教师在上《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出示五幅图画,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要求用文章中的语句给图画配上最合适的语句。学生满怀探求之心,埋头课文纷纷开始了主动而积极的阅读实践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读得认真,想得仔细,总想写出最贴切的。学生在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清楚了,人物的语言、心理、反映出的崇高品质揣摩到了,教学目标迎刃而解。这堂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问题辐射到了整篇文章,有效地统领起对整篇文章的感悟,充分削减了许多琐碎的提问,扩大了学生领悟、交流的空间。
        抓住好的教学切入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反思,细心揣摩,用慧眼去发掘这个“切入点”,巧妙设置,从而收到“一字穷理,定全课之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之经络”的教学效果。
       四、优化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应优化组合、科学安排。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要求教师们学会做“减法”,在课堂教学中懂得哪些课堂内容可以去掉、哪些教学环节可以删除,从而使目标集中、环节简明优化、教学高效。 
        1、要充分备课。教师要备好课,包括“备课标”、“备文本”、“备学生”。《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根据课标要求,备课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把教材中蕴含着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利用起来,去粗取精,化繁为简,对教法进行筛选,避免简单重复、拖泥带水,能“一针见血”的就不能“绕圈子”,能“一次到位”的最好不要“炒冷饭”。教师还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要把全体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能发挥出来了。 
        2、恰当提问。 教学中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改变那种钓鱼式的简单串讲,减少无效提问。如教《麻雀》一课时,我一开始就向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猎狗是一种凶猛的动物,麻雀是一种弱小的鸟,假如有一只麻雀和猎狗展开搏斗,那谁会战胜谁呢?同学们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是猎狗战胜麻雀。此时,我就单刀直入地说:不是。你们想知道麻雀用的是什么办法吗?学生们流露出了惊叹、疑惑和急切的神态,主动地、全神贯注地一口气读完了课文,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老麻雀是靠自己的勇气战胜了猎狗。这就恰恰体现了合理的教学手段的作用。假如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给同学们讲,而不是抓住问题的切入点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那么,教学效果肯定会事倍功半。
  总之,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