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进而展开思维和想像的翅膀去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认知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教师的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学习。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导入新课的环境
作为一节课的初始阶段,导入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游戏导入法、问题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无论选择哪一种,都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去设计。要使导入做到有针对性、趣味性、启示性、艺术性的要求,而非盲目追求课改精神、追求新奇特。例如,在教授《彩蝶》一课时,我创设了“春天到了,山野里草绿了,花开了”的情景,再以谜语的形式请学生猜出花草的好朋友蝴蝶来和它们一起玩,从而引出课题,这样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模仿蝴蝶是怎么飞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为本课结尾部分的蝴蝶舞会打好基础。
二、激励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人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会使人对该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总想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赏识,总想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尤其是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在绘画上往往多次受挫,因此对绘画毫无兴趣,甚至惧怕绘画。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有意创造条件,给他们展示才华的平台,并及时给予评价,学生会因得到鼓励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渐渐提高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相同图样排排队”时,教师介绍了几种不同的绘制方法,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第一种方法是描绘,适合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第二种方法是拓印,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印制。如莲藕的截面像朵花,花菜的截面像棵小树,大白菜的菜根截面像朵玫瑰花……这种方法适合任何学生。第三种方法是剪纸,只要掌握剪纸的方法就可以了,不需要有太好的绘画基础也能制作出精美的图案。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人人都能参与,个个动手操作,再加上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小溪边的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农家些柴火堆的各种秸秆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结合当地资源,可以通过剪、贴等手段进行工艺创作达到艺术设计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一一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四、学生动手促其兴趣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而学生因为自己动手兴趣自然浓厚。美术新课标虽然把美术分成四个学习领域,但同时又强调了这四个领域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交融与渗透,并形成多向互动的关系。因此欣赏教学与美术其他几个方面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比如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绘画艺术作品,而在欣赏完绘画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了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提高美术技能并从中获得美的体验。欣赏课教学中的学生的动手实践一般与绘画、手工制作联系紧密。如果能让学生动手,一方面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强烈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欣赏水平的提高。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在欣赏民间泥塑一节时,我首先展示许多学生的优秀泥塑作品,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这时紧接着播放一段泥塑的录像,讲解泥塑的故事和泥塑的知识,最后观看泥人的制作过程。于是我让他们学着挂图上的样子,做一做,最后对自己的作品和图上的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处理后学生会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大都能解泥塑作品的构造、形成及美的因素,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这样就给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完成技能练习展示了一个发展方向,从而引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注意传授知识的科学性,还要注意传授知识的艺术性,即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