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浅谈
作 者:彭艳霞
(益阳市梓山苑小学,湖南 413000)
大
中
小
摘 要:社会在进步,教育事业也需要不断进步,教育应该适应社会,而不是整个社会去适应教育行业,同样教师应该提升自身能力去适应学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兴趣;素质文化;教育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重点在于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主观情感和价值取向。在课堂里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如此多的任务,显然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此同时,也为当今的全体教师提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一、兴趣教育建设
一直以来,教育都强调兴趣,但所有人都会发现这样两个现象:一个是孩子在家看动画片看得入迷眼睛都不眨;另一个则是玩游戏的时候可以玩得忘乎所以。上课短短四十五分钟学生就会走神,而看动画片、玩游戏可以持续几个小时都不会感到厌倦,这就是实际情况。很多家长在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的时候都会说:“要是你搞学习能够像看电视(玩游戏)一样那就好了。”很显然大部分人都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情况,究其本质而言,两者并不是对立面,相反笔者认为两者有一定的相似性。笔者曾接触过一款学习软件,这款学习软件的神奇之处在于学生在玩的时候就把知识学到了,甚至还有继续“玩下去”的欲望,此款软件就是以游戏剧情作为主线,而每一个关卡则是几道学习题目。实际上,这为如今的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经验,试想如果课堂上更多地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否会有所提高呢?这就需要教师抛弃传统的备课(事实上教学改革就是对教师的一种改革),而在备课时思考运用哪种形式更适合下一堂课的教学,更详细地来说,人文课程可以考虑运用讲述作者事迹,相关背景故事来开展;而思想课程则可以考虑让学生实践的方法使学生感受教学的内容与目的,诸如此类。
实际上教学并不缺少方法,而是在于教师是否愿意去想一些方法来开展课堂。尤其是小学语文这样一个更注重于对学生思想文化培养的科目,更多的知识是需要学生自己去领悟到的。因此,抓住学生的兴趣来展开教学,是未来教学的一种趋势,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去实现。
二、素质文化教育建设
《礼记》中记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而语文这门学科所要向学生传授的正是为人处世正确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小学作为一个人学习生涯的开端,一开始就要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作为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让学生耳濡目染,通过情感与认知让学生陶冶情操,为学生构筑一个完美的精神世界。
如果说数学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智商,那么语文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情商,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生活中得以运用,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领悟到的精神在生活中体现,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思想在生活中有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这些都是语文这门课程要做到的。教育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培养一批高智商的人危害社会稳定,破坏世界和平,所以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部分。
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主要还是依靠教师为学生传递优秀的思想与文化,要利用好小学语文教材,将课本内的知识延伸到思想文化层次,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围绕人文情感展开,其内容励志感人。语文教学就可以创设浓厚的氛围让学生用心感悟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创新意识建设
传统教育的众多规定限制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但教育并不是培养“机器人”。小学生的思想都很活跃,对于世界的未知还有很多,应该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让学生敢于质疑,留出思考的空间,并引导其主动地探寻结论。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法解题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方法。尤其在写作方面,给出一个主题,可以任由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法和内心世界往往在一次次的写作中都能得以体现,那些在我们眼中不切实际的事物很有可能正是他们心中坚信不移的,作为教师就要用鼓励的形式正确引导学生,而不是否定和打压。教师对学生的赞同与表扬往往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任何天马行空的想法都不值得被磨灭。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在不断地想象中得以培养的。
总之,教育要随着时代一起前进,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教育事业也是如此。只有不断的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我们的国家才有未来与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