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韩国文化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以儒学的影响分析为例

韩国文化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以儒学的影响分析为例

作 者:韩兆元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浦东新区 201306)

 摘   要:本文旨在以韩国文化系列课程为依托,通过挖掘韩国历史民俗文化课程中体现的儒家思想进行拓展解析,分析韩国社会应用儒家思想较好的层面和原因,以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整体教学目标。

关键词:韩国文化;课程教学;儒家思想;德育教育
1、韩国文化课程性质和主要模块
韩国文化课程主要是从韩国地理风俗、历史、现代韩国社会三个角度出发了解韩国国家的基本社会概貌,具体授课模块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民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了解韩国文化背景,增强其语言学习的理解能力,提高文化对比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韩国文化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韩国文化课程授课对象是母语为非韩语的中国学生,主要向学生传授韩国的社会文化知识,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既要注重使学生了解韩国的文化,更要注重在中韩文化对比范畴下,通过文化教学及实践,借鉴韩国文化好的方面,而其中体现德育教育思想的儒家文化尤为表现突出,从历史至今,儒家文化反映在韩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是韩国社会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儒家思想起源于中国,通过分析韩国对于儒家思想的吸收情况,反过来对中国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以此反思自己,借鉴韩国将儒家思想应用较好之处,增强中国学生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这符合当前中国社会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的现状和趋势,能够给人以启示,是非常必要的。
3、韩国文化授课中儒学思想的导入及渗透
3.1儒学思想核心价值意义及在韩国的传入发展
儒学是公元前6世纪中国孔子创立的伦理思想和信仰。其基本的思想核心为仁、义、礼、智、信,也包括“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法治”等道德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它对于我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建立和谐社会,对于我们保护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都有重大意义。
韩国在地缘上毗邻中国,同中国的交流广泛而悠久。儒学和最早的汉文书写文件一并传入韩国,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都留下了相关记载。(田景,2010)高句丽于372年建立儒学的最高学府太学,传授“五经三史”,百济时期的儒学教育制度也发展的相当完备,新罗时期到后期儒学得以广泛的传播。高丽王朝设立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在地方十二州设立乡校,广泛推行儒学教育。另外也把儒家经典列为科举考试科目,推动了儒学迅速发展。朝鲜王朝成立成均馆,以尊崇先贤为精神支柱实施了儒教中心的学校教育。韩国积极的输入汉文化和儒家文化,并渐渐植根于韩国人的统治理念和生活哲学之中。
3.2儒学在韩国社会中的体现和影响
随着儒学传入韩国,儒家思想在韩国社会各方面都有丰富的体现。
(1)政治方面
儒学从古至今韩国政治有着很深的影响,三国时期,统治阶级把它视为维护秩序、加强王权的思想武器,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引进和推广。在朝鲜王朝时期又将儒教定位国教,儒家思想支配了朝鲜的政治、学术、价值观达500年之久,也使朝鲜社会变成了儒家社会的典型。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在其国家重建和发展过程中被充分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造就了一个等级观念分明的社会。
(2)经济方面
儒教思想体现在经济领域主要是企业团队方面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在企业文化中,受儒家思想影响推崇务实作风和勤勉态度,韩国企业多为私人创办,成功的创业者大多具有吃苦耐劳、勤勉敬业的精神,创业者的奋斗史深深地激励着企业的后来人。并且企业十分推崇终生学习的思想,重视员工的在职培训,使企业拥有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人才第一”的思想渗透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3)教育方面
近代以来,韩国为传承儒学正式把相关的道德伦理列入大、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科目。例如,对礼仪的高度重视,体现在幼儿园里设有专门的礼仪室,他们从小就要身着传统民族服装,学会基本的社交礼仪。韩国小学道德伦理教育的科目名为《正经的生活之道》。在这一科目中,主要进行爱国、忠诚、端正、爱家庭、和睦、责任意识等思想教育。中学道德伦理教育科目中,分初中“道德”科目和高中“国民伦理”科目。初中道德科目主要是关于“人际关系与各种礼节”:以家庭内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为起点,培养学生敬老孝亲思想。在高中的“国民伦理”科目中,主要对学生进行尊重人的生命与价值,“诚”与“敬”的修养等教育。 在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成均馆大学等多所大学里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成均馆大学设有“韩国传统思想与儒学”、“儒教与现代社会”等课程,供全校本科学生选修。成均馆大学把儒学规定为全校学生的基本教养科目之一,其校训是“仁义礼智”,每个进入成均馆大学的学生在一、二年级内都必须修满3—4个学分的儒学课。高丽大学开设孔子哲学课、宋明哲学课和清代哲学课,延世大学开设儒家名著选读课。另外,韩国最具儒教传统的教育体现还有目前依然保留有230多所“乡校”,对学生进行5个阶段的“四字小学”教育(指中国孔子所著的“忠、孝、礼、悌”启蒙教材)。如今的韩国每年的5月11日孔子祭日(春期释奠大祭)和9月28日孔子诞辰日(秋期释奠大祭)在成均馆和全国各地乡校举行"释奠大祭",祭拜孔子及众多儒家圣贤。
(4)“文化立国”与“孝子产业”
 儒学思想在韩国家庭里也得到了传承。父亲作为家庭的长辈,要成为夫人和子女效仿的典范,并以其权威来治家。另外,反映在生活文化方面,最显而易见的是推出“文化立国”政策,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的背景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闯出了一条具有韩国特色的“韩流”新路。韩国影视剧以生动细腻地反映现代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而见长,在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大批观众的喜爱。剧中的情节之所以让人感动、产生共鸣,其灵魂所在便是儒教的八德核心: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以儒教文化为背景的韩国文化产业近几年喜获丰收。韩国把这些出口创汇的文化产业均称为“孝子产业”,儒家思想中的“孝”文化在韩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3.3儒学在韩国社会中的影响分析及启示
在世界上传入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众多国家中,朝鲜半岛是传入时间最早,传播领域最广,因而也是受到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地区。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儒教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地有所改变,但儒教的基本理念已经深深地根植于韩国文化之中且一直延续至今,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除了历史上的传入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与韩国从未中断过儒教教育事业和活动有关。韩国至今保留着一所以儒教精神为办学理念的高等学校“成均馆大学校,”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所儒教大学。它在维系儒教的传统和对社会(特别是青年)进行儒教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另外,韩国人从小进行儒教道德教育和熏陶,韩国为传承儒教,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特别是从教育入手已成为其成功的根本。
由此可见,韩国对儒家思想的传承给我们很多启示。韩国在推行国民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把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伦理作为载体,即通过传播儒家伦理来达到铸造韩国民族精神的目的。儒家重视教育,更重视学习,把学习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直接联系起来。在学习化时代的今天来理解儒家的这种思想,就是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付诸实践。中国本是孔子的故乡,是儒学发生、成长,并对外传播的地方,儒家思想的传承应该比韩国做得更好,但现实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弘扬儒学任重而道远,作为儒家思想发源地的中国,更应该牢记儒家思想对我国发展做出的贡献,巩固儒家思想在我国的地位,将儒家思想发扬和传承下去。
3.4文化课程中德育思想的导入渗透
基于保护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课程思政系列建设和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笔者选定《韩国的社会与文化》为韩国文化课程授课主要依据,涉及儒家文化的章节如历史、政治、经济、教育、大众媒体、衣食住、民俗等,根据各模块内容进行适当导入德育教育。
韩国历史章节需要授课教师提前搜集历史资料,在涉及各朝代的文化讲解时,通过宗教传入,引出儒教文化的历史,通过此部分的历史讲解,使学生了解儒教传入韩国的时间,韩国引入儒家思想的历史根源及社会体现。并按照历史朝代进行分组,让学生参与进来,否则单纯依靠讲授是非常枯燥的。
韩国政治经济章节可以利用新闻媒体视频广播等资源,布置小组任务,关联时事热点,挖掘政治及经济领域体现儒家思想之处,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此部分也可涉及韩国的国旗和国花的象征意义,包含的儒家思想文化可以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韩国的教育章节,可以组织学生从教育历史入手,结合各历史时期的教育制度和现象进行搜集资料,对于现代学校教育,除了书本上的资料和网络上的资源外,可利用本专业在韩国的留学生进行沟通搜集获取当下韩国学校德育教育方面的资料,从广度和深度上去把握韩国教育中涉及儒教思想的德育教育内容,也可对比中国的德育教育进行渗透。
韩国大众媒体章节主要从综艺节目、韩国影视剧方面入手。韩国影视剧在相似文化背景的亚洲国家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其原因在于影视作品中涉及儒家思想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能够产生共鸣。韩流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一章节内容是学生最喜欢和最关注的,将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收集和内容展示,作为活动主体完全参与。
韩国的衣食住方面,需要学生掌握的主要是传统的韩服和韩食,以及韩屋的结构和特征。无论是韩服还是韩食,都蕴含了儒家思想,韩屋的建筑结构也是,建筑师融入了儒家想文化,教师在和学生进行讲解及互动中,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拓展开来,同时利用本专业的实训室,在真实的文化环境中更能使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渗透。
韩国的民俗是韩国文化授课内容的重要部分。民俗涉及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等。如人生礼仪和岁时节日,教师可以按照韩国的求子习俗、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丧礼祭礼进行分组,岁时节日按照春节、上元、端午、秋夕、除夕等分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每个礼仪和节日中体现的儒家文化,也可以和中国相关文化对比,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4、结语
本文以文化课程教学中涉及的儒家思想内容为切入点,对韩国吸收中国的儒家思想各方面进行列举和分析,考察韩国社会吸收儒家思想的原因,特别是韩国教育方面体现的儒家思想教育及课程设置,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以此来反思自己,在韩国文化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借鉴韩国将儒家思想应用较好之处,增强中国学生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塑造并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爱国情怀。这符合当前中国社会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的现状和趋势,能够给人以启示。
参考文献
[1] 封秋宁,韩国儒家文化发展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青年与社会,2014
[2] 朴真奭等,朝鲜简史, 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
[3] 孙逊 ,朝鲜"三国"史传文学中的儒学蕴涵及其本土特色——以《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为中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 史丽萍,中韩儒家文化比较研究—韩国儒家文化承继对中国的启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5] 田景,《韩国文化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5
[6] 杨雨蕾等,《韩国的历史与文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6
[7] 朱明爱,《韩国社会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