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刍议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作 者:陈 犀
(重庆市人民小学 402360)
大
中
小
摘 要: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不仅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巨大作用,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我国国民综合素质和改善当前道德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人文学科,语文教育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本文笔者就从自身对语文教学和德育的理解出发,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引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仅道出了育人的时间之久,更诠释了育人的不易。我想,这其中的“不易”绝非作为师者授业解惑的辛劳,而是传道授业解惑三者并行的艰辛。“传道”二字居首,足以证明古人“重德修身”的教子理念。作为教师,我们不但教书,更要育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在新的历史时期更是赋予了神圣的育人使命。
1、在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
教学要善于处理课文,充分发挥课文的示例作用。善于挖掘教材的思想意义,引导学生读透教材,并从中受到教育。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中学习闻天祥“乐于奉献、大公无私”的付出精神,《狼牙山五壮士》中学习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因此,在教学始终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以育人为重,修身为本,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的教育理念。小学生思想单纯,缺少社会阅历,要注重他们开拓意识、自立意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的培养。教师要通过课堂内外知识的整合,用典型而富有深刻意义的事例,教会学生通过自我修身、以事明理、分清是非,辨别善恶来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的提高。
2、在学生的情感体验中渗透德育
小学生的认知以感性认识为出发点,小学语文教材中则蕴含着真挚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每节课堂教学都成为学生的一次情感体验过程。而有情就会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去寻根求源,探索情感产生的原因,由情悟理,由情明理,情感体验的过程进而也成为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例如,教学《难忘的一课》,教师在初步感知时让学生注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并划下来,为整篇文章的学习定下了感情基调。然后在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出现给“我”的感受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教师的爱国之情,最后再结合“这里原来画的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句话,介绍日本以前对台湾的奴化教育,使学生明白了台湾教师产生这种强烈感情的根源。这样教学,课堂自始至终充满动人的情感,使学生情趣盎然地经历阅读过程,在强烈的感染中产生情感共鸣,感动于热爱祖国和崇尚民族精神的情境之中。这种经历情感体验而受到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学生会终生难忘。
3、在课文朗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文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在课文朗读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是学生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领会课文的意义,体味课文蕴含的情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可以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到朗读文章的过程中,从文字中读出感情,实现个人情感与文本主人公感情的共鸣,感受课文中主人公的形象、情感及其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等,达到预期的德育教育目标。
例如,在《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中,可以要求学生轻声读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旨在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再用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课文的朗读,可以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及对和平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
4、在课外社会实践中渗透德育
学生的德育培养,最后都要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停留在书面上的道德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经得起社会实践考验的思想才是真正的品德。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和社会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达到育人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掌声》这一课后,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关心、鼓励、尊重残疾人士,还要让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关心、尊重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例如:在公车上主动为残疾人,让座位;盲人过马路的时候,要伸出关爱之手,牵着他们过马路;平时不围观、侮辱残疾人……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观看《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中华礼仪之美》等电视节目,这些节目也很好地宣传了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媒体形式对中华文化实现了继承和发扬,更有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学校还可以组织相关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读书征文比赛、红歌演唱比赛、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感受德育,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由此可以见得,德是重中之重,是教育之根本,也是育人的根本要求所在,而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就是思想品德教学和学科教学。从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很多内容都潜移默化的渗透着德育思想,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中都可能涉及德育,我们作为新时代执教者,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价值。当然。至于如何有效的将德育思想融合在小学语文中,笔者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重要的是教师是否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孙志坚.中华少年.2017(19)
[2]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高秀军.新课程(小学).2017(03)
[3]庞月.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思路初探[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4):3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