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策略

作 者:燕 洁 (潍坊锦华学校,山东 261000)

 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把阅读作为重要任务。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技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掌握阅读中的几种方法。同时通过阅读对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画等全面训练,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并完成规定的识字任务,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合理分配课时,将阅读教学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要让阅读成为一种奖励呈现给孩子,吸引孩子;利用现实生活情景,激发阅读兴趣;在精读的过程中创设教学情景;利用提问促进师生互动;加强阅读技巧培养;营造良好的阅读范围。
一、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和完善
1.家长和学生自愿向班级充实图书,可以是科普、童话、神话、民间故事,也可以是儿歌、童谣、谜语、古诗等适合孩子阅读的内容。
2.图书统一放置在各班教室的书橱,可以设计自己班的创意图书角,选出几名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管理员,帮助老师进行图书的入库、编号、登记、出借、整理等工作。
二、班级悦读乐写活动
1.认真组织晨诵午读暮省。学生充分利用早晨的晨读、中午的“美读”、放学后的“暮省”时间进行阅读,保证每天在校至少有三十分钟课堂之外的阅读时间。鼓励学生课间同看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
2.教师做好导读工作,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等简单的读书方法,把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精彩片段标记下来,多读多感悟。
3.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写话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开展“每日一句”或记周记。可以配合语文课文的内容仿写,或结合学生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物找寻训练点安排练习。注意引导写真人、真事、真情,从指导学生写作中,促使他们认识世界、真实作文、真诚做人。教师可通过变换写作形式,开展竞赛活动,及时表扬激励等方式,督促学生养成坚持写话的习惯。
三、亲子共读书
1.向家长推荐好书,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二十分钟左右的阅读时间,家长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鼓励家长多买书,建设书香家庭。倡导到图书馆借书,拓宽读书渠道,孩子过生日时可以送书当礼物。双休日、节假日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2.利用家长资源,推进家长进校园活动。请家长做“故事妈妈”、“故事爸爸”,或举行关于读书的各种小讲座。
四、黑板报
充分利用各班的黑板报,张贴宣传标语、名人名言、名人读书故事等,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黑板报可以设立学习园地,经常介绍阅读方面的小知识,如读书日的来历、阅读小贴士、阅读时的正确姿势等等。也可以张贴写话作品、读写小报等,供大家欣赏学习。
开展各种读书实践活动,如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擂台赛、演讲比赛、读书小报评选等,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读书乐趣。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学生可以推荐自己喜欢的图书,或记录读书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家长可以谈谈亲子共读的体会,也可以写写亲子阅读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还可以将自己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温馨场面拍下来贴在小报上。讲故事比赛,以比赛促阅读,以阅读促活动,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掌握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
1.时间在3—5分钟,形式可以多样,突出个性,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小故事,适合儿童年龄特点,思想健康向上。  
2.可在讲故事的形式上有所创新,如播放背景音乐,同学间合作等,以创造良好的欣赏情境,获取良好的艺术效果。  
3.讲故事要求脱稿,语音清晰准确,情感丰富,仪表得体大方。
为保证低年级的阅读质量,在教学实际中,可采用如下方法:
五、课内课外结合,感悟阅读的方法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例如,当我们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唱着读,让他们记得牢;遇到日积月累的句子时,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背诵;让学生读读、画画,还可以在书上写写你喜欢那个人物或动物。  老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配合教材选择一些适合学生们读的书籍,推荐给他们去读;还可以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如书店、超市的书柜、网络或者学校的图书馆,班上的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从入学就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息,还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这样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来自行阅读,让课内的方法指导课外的阅读,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张神奇的门时,就会自觉地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六、用“读通”的方法指导阅读
读通,即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课文,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字词。这是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的首要环节,在学生自由试读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明确“读通顺的朗读目标”,自主思考“达成目标的方法”。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读”的方法,养成试读的好习惯:边看拼音,边读汉字。读正确每字、每词、每句,一句一句慢慢地读。试读课文三遍。随着学生“试读”能力的发展,自主性的养成,教师可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合作对读。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逐个试读。因此,为了能达到全体学生读通的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试读的兴趣,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合作对读,让他们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试读成功的喜悦。
汇报反馈,教师指导。在学生自己试读,伙伴合作对读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促使学生体验读书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在班内自愿示范试读。待学生试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评议反馈,再相机纠正指导那些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易读破的句子、难读的长句、词语间停顿等学生不易把握的句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示范。
学生再读,达到“读通”要求。通过“反馈、矫正、训练、示范”可以相信,即使那些出错较多的学生也会尝到成功的快乐。
七、激发兴趣,诱导阅读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如果硬性要求他们读多少书,就会使学生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因此,老师应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角色表演生趣。 在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其故事情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也能促使学生认真地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记得在读《从现在开始》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连演了三遍还意犹未尽,在一阵阵笑声中,学生们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  
八、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搭建阅读的平台  
   随着学生对阅读的深入,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们充分利用语文课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平台,进一步培养他们去阅读,并且学会有选择的读书,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学生的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不仅仅会读书,还懂得把读的书为我所用。我曾让学生们购置了一个“精彩句段”本,在每一页上都设计了几个栏目,如“一天的收获”,“好词佳句”,“格言警句”,“我背诵的课文”,“老师的话”等,还有学生的学习周记,有的还把喜欢画的画配上一段话,形式多样,学生很有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写日记或小短文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关于名人的一组课文时,我就安排学生查找你了解的名人的故事,摘抄其中好的语句;要求学生读一本关于写名人的书;谈谈你喜欢的名人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这样层层深入,学生不但要找书,还要读、抄、同时还要思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阅读,而是无形中把阅读渗透到活动中。经过长期的训练,我想学生一定会收获很多,他们的实践能力,阅读能力会明显提高。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家长也要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走走,给孩子创设良好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