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作 者:董亚楠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大堡学区 075300)
大
中
小
在小学的众多学科中,数学学科是一门有着很重要地位的必修课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的课堂上,最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持续、和谐的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上我们不但要考虑到数学自字本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规律性,从学生已经掌握的原有知识和经验为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在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去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主动的发展,主要是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教师不再是一味地去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一起去探索学习新知识。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不仅要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用。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关键性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是学习什么,只有先有兴趣,才能用心去学习,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事半功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趣味性的授课是很重要的,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慢慢的也就培养起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比如说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圆是新接触到的平面图形,学生以前接触到的平面图形都是能够用直尺直接量出长度再进行加减计算的,而对求圆的周长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教授新知识。也可以先让学生想一下当时是怎么呢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然后想一下圆是一个封闭曲线该怎么求哪?同学们可以用直尺、布条和胶带等等的东西去试着测量一下。一时间,课堂是人人都在参与,一下就有了学习热情了,你那样量,我这样去量,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也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测量结果。有说用滚动办法的,也有说用绳子测量的,各抒己见。先肯定孩子们的办法,然后电脑出示自己的再进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二、创造学生的学习氛围,引导自主学习
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有着积极的影响。新课程强调要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的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探究。
比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们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说了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里面一些多位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一下位置后让学生验证变化后的数还是3的倍数。这样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变成了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产生了强烈情绪,这样学生们就愿意主动的去参与,去探究。学生动脑思考之后再概括出的知识能让学生对于知识更加深化,同时也挖掘出了学生的潜力。
三、恰当的指导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方法是学习的一把钥匙,要学会去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才能够事半功倍。“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教学生学习不如要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教学生学会要学习的知识,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前提上,还要教授他们学习的方法。所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才能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到无穷无尽的知识,可以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学会用已经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教给他们的一个终身受用的学习财富。一堂好的数学课,不是要看老师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这种知识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
总之,要实行数学教学,一定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会要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获取知识的这个目的转化成关注人的发展,教师也要注意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背景作为出发点,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机会,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能够真正的体验出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从而才能实现学生在认识、情感、智能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让学生在“体会和领悟”中获的新的知识,也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更加具有吸引力,学生也能够轻松愉快的去学习。
教学就好像细雨一样,润物无声,数学教学就是沙土,无时无刻不渗透着细雨之水;而学生就像小草一般,吮吸着沙土里面的水分。只要我们能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来正确引导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公作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数学的教学,才能使数学的课堂更加精彩,更加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