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作 者:王笑天 (潍坊锦程小学,山东 261000)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在小学阶段,孩子往往对数字学习和运算提不起兴趣,不会去主动学习,而在提倡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性格: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不仅要单纯地传授知识,还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引导他们自己动口、动脑、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发现,当孩子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地、兴致盎然地关注这方面的知识,并且会主动的学习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更能激发他们的斗志,表现出顽强的学习精神。因此,要促进孩子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有很多,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教学方法选择的适当与否、展示数学丰富的内涵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二、生动的情境活动创造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源泉”。教师要学会挖掘数学教材中自有的特点,因为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就蕴含其中。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不同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情境的创设已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设计情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在教学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的基础上,由学生出题,教师与学生比赛,看谁速度快,学生对教师的“秘诀”产生了兴趣,迫切想要了解,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我要学习、我要学好的原动力。
三、善于启发各类孩子的思维积极性 
了解你的每个学生是作为一名合格老师的必备条件,一名优秀的教师,要能做到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式。比如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特别是对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孩子,很多时候都看不懂题意,这时候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对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教师的方法下,通过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树立学习信心,在激励中激发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成功最能增加他们满足的感觉,也只有成功更能激发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让学生“愉悦”学习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一次次的成功就会给学生带来无限喜悦和美好的憧憬,从而可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能顺利的完成知识的掌握。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情绪鼓舞,要不时的向学生灌输你肯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没问题的、一定行等。当学生想独立的去探索某个新知时,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教师更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感受到只要通过努力肯定会有所得。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他们定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在此基础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小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评价,尤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进步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教师应及时对其激励性评价,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切忌让我们不恰当的评价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
总之,小学生对数学兴趣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慢慢的积累和影响,一旦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便会对学好数学产生强烈的主动性,会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充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