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如何运用乡土资源提高学生的素养

如何运用乡土资源提高学生的素养

作 者:魏小君 (重庆市铜梁区旧县初级中学 402565)

 摘   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些源头活水是什么呢?那就是生活,那就是乡土资源。于漪老师曾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乡土文化负载着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是的,乡土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作为新时代教学者,我们应该运用好乡土资源,以乡土资源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

关键词:乡土资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文化素养
前言
千百年来的乡土文化,农家风情孕育了丰富的中华文化。许多作家就是吸着乡土资源的营养长大的。如沈从文的文化之根在湖南湘西,是古老、淳朴而又神秘的湘西文化滋养了他的《边城》等作品。楚良的作品的根,湖北省仙桃市沙湖镇,他在谈创作感受时说:“《石磙滚向何方》这篇小说是我从打谷场上捡来的。”这些都充分说明乡土资源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该再舍近求远,缘木求鱼,而应当脚踏实地地开发利用乡土资源,为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营养。下面笔者就以初中语文为例,谈谈初中语文如何运用好乡土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运用乡土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乡土文化气息,营造出乡土文化氛围,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个逼真的、情节化的阅读情境,能够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更快速的理解阅读,并且喜欢阅读。又比如在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桃花源记》等游记类课文时,则可以结合铜梁的自然风光,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比如风光旖旎省级风景名胜区——巴岳山.玄天湖.温泉度假区,学生先去感受了风光旖旎的大自然美景,再去阅读课本中的游记,更能引发出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愫。如此,将家乡的本土文化与阅读文本进行了有机结合,借助家乡的本土资源营造出学生们熟知的文化情境,让学生更喜欢阅读、更善于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家乡文化加强阅读学习。
2、运用乡土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瓶颈”很多学生常常举笔轻叹,无从入手。对此,笔者同样认为乡土资源能够帮助学生走出写作的困境。所以,我们教师应注重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乡土素材,引导学生深入的体验,有效激发写作兴趣,从“有写”到 “乐写”。比如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乡土文化气息,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要想更好的写作,就应该走向乡土,感受乡土魅力。又或者是开展乡土文化主题校园活动,盘活写作素材。比如不同地区的学生书面介绍自己的家乡特色,同地区的学生统一修改成一篇介绍文章,在活动课时介绍给大家,铜梁区城南的学生可以写一写“巴岳山玄天湖度假区”;安居镇的同学可以写一写“我对安居古镇的认识”。又如积累有关乡土的古诗文,进行与之相关的文史知识、旅游乡土知识问答、名句竞猜接对、诗词填空、朗诵,等等。当然,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本乡土的小课题研究,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兴趣得以激发、保持,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3、运用乡土资源拓展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爱乡之情 
  教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民风民俗的文章,其中《故乡》、《社戏》、《庆祝旧历元旦》、《安塞腰鼓》等文章,都是讲的作者生活那片土地的民风民俗。我们在教学之前,就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比如铜梁的历史、特产、旅游风景名胜,联想家乡的人文风情,有没有什么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表演等,家乡的元旦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有什么习惯或活动等等。让学生从自己的家乡去思考作者的家乡。在对自己家乡有了一个认识之后,自然也能够带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去领略作者的家乡。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导入铜梁自然资源,介绍铜梁工业、矿产资源,引导学生珍惜资源,保护资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学生在拓展中,浸润在铜梁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气息中,发现家乡的光彩,感受家乡的魅力,悄然地为家乡自豪,爱上家乡。  
4、运用乡土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实现人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运用好乡土文化,让学生通过教学可以接触乡土文化,体会乡土文化的表达形式,认识和体会先民(祖辈们)的创造力,认识先民并养成尊重先民的习惯,养成热爱家乡的习惯,养成在关注自身周围环境时,关注自身,关注他人,并学会表达自己文化的习惯。
比如“龙舞”,就是铜梁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我们学校也应该立足于弘扬龙文化精神开展多样龙舞活动,让学生舞出成绩,舞出风采。正如同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说过:“我们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就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以学科知识的获得为主要目的的课堂学科教学,赋予学生的生活方式是以理性生活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过着一种理性的生活。而综合实践活动在体系化的学科课程和课堂知识教学的框架中,为学生打开一个超越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一扇窗户,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实践的有效生活空间。
结束语
一言蔽之,得天独厚的地方文化,通过多渠道的传播、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去内化、去感悟、去发现,就能够产生心灵火花。我们应该用好乡土文化,用活乡土文化资源,帮助学生自觉积淀情感体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独特的人文特质和品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信息整合的创新实践》,《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第2期.
[3] 兰小锋.《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乡土资源的优势探讨》,《西部素质教育》Feb.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