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吴燕华 陈前浪
(通山县燕厦中学,湖北 咸宁 437600)
大
中
小
摘 要:思维导图是当前普遍运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种新型的记忆和思维方法,这对于学生整体物理知识结构的构建、掌握和记忆有着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学环境下,思维导图的运用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外在表现形式,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方向和能力自行整理、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让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简单、直观和全面。文章分析了思维导图的特点及其优势,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策略来推进思维导图在物理实践教学中的深入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特点;优势;实践
一、引言
教育体制的改革转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而实施了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而在每个教学阶段、每个教学科目中都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学生们的探究和动手能力。而在众多先进、新颖的教学方法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强化记忆、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而被物理教学广泛运用。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1.操作的便捷性。思维导图的运用规则简单,易于操作,学生在绘制时也不不需要有任何的专业绘图知识和技术等,而是学生可以用自己感兴趣或者易于上手的图形来将自己所学详细的画出来即可。它注重的不是外观,而是内在的实用性。对于教师来讲,很多教学方式都需要借助一些其他的教学工具等,思维导图只要求教师运用创新的教学思想和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即可,这样才会在新环境中引导学生如何学习。
2.概括的全面性。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所囊括的内容十分全面和系统。学生在绘制中实质是一种知识的回放过程,而绘制后学生在看的时候也能够利用思维导读进行分析记录,思路会更加清晰,会逐渐的发现里面有很多知识的脱节情况,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对这些知识漏洞进行补充,使之更加全面、系统和连贯,利于学生查缺补漏,避免知识断层。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学不仅要传播知识,也要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技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和实用性的思维工具可以让学生的记忆得到强化,发散性思维能力也会提高。从上述对思维导图的含义和特点的具体分析来看,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讲所学知识相互间串联起来,并延伸出与他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点,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同时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思考、整理和归纳的过程,因此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为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提供外在条件,更为显著的是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能感觉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体现出学生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的学习特性。
2.多数情况下,教师会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物理知识,从实验中得出相关的物理原理,然后在用这些原理进行实例的验证。因此物理教学只有将教师的“讲”与实验的“做”结合起来,才会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实现物理教学目标。如何去开展实践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而思维导图独有的天然优势就能帮助我们改善教学现状。一来,学生能在它营造出的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汇总,二来,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进度来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逐步实现整体的目标。
四、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实践。初中物理的知识结构一般都集中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力学、电学、声音等其中的一部分,比如我们照镜子、用放大镜看东西、插上电源就可以看电视等,但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无法用直观的触感、视觉等来解释的,比较抽象。若学生死记硬背,公式会背、定理会被,运用呢?效果显然并不理想。这时教师就要善于运用这些生活现象、及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与物理知识相关的联系和规律。在浮力章节中,以浮力知识为中心,画出分支,标注出“浮力大小的调节”这一知识点,然后再向外扩散,一一做出标注实物并解释。牙膏卷成一卷会沉入水底,但挖空的牙膏皮充满空气鼓起来后则可以浮在水面上,说明牙膏皮的重量没有变化,但排开水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也就大;汤圆刚被放入水中时,汤圆的浮力小于重力而下沉,但在逐渐变熟的过程中汤圆馅和皮逐渐膨胀,体积越来越大,排开水的体积也增多,浮力也越大,自然煮熟之后就都浮在了面汤上面。
2.物理实验。实验过程是严谨的,思维导图在实验教学中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验的现象和特点,便于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实验步骤以及所反映出的知识点。初中二年级在做物态变化的实验时,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及差异,之后要求学生讲自己的观察、结论制作成思维导图。通过观察,学生就会以熔化和凝固为中心,以分支的形式画出放射性图形,并表注出晶体、非晶体、器材,然后在从这些分支上再各自分支成熔化和凝固,并标注出它们的定义、特征、需要的条件、实验结论和图像等。以此帮助学生梳理实验的经过、结论和运用的知识等。
五、结语
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针对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其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顺理清物理学习的思路、掌握的知识点,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孔烨《论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
[2]贺莉《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王卫东《探究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中的应用》
|